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中国冰雪健儿全力冲刺北京冬奥

发布时间:2022-01-07 15:13:00来源: 北京日报

  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各项目“国字号”队伍正厉兵秣马,为实现“全面参赛”的目标加紧备战。截至目前,中国冰雪健儿已在7个大项、15个分项中全部获得参赛资格,获得参赛资格的小项数量超过90个,仅个别小项尚未斩获“入场券”,参赛项目和人数全面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冬奥会历史上,也仅有美国作为东道主在两届赛事中做到过这一点。

  

  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隋文静和韩聪在训练中。本报记者 刘平摄

  冰上项目仍是冲金主力

  中国冬奥军团的争金“排头兵”当属短道速滑队,经过4站世界杯的角逐,队伍已拿到男、女各5个参赛资格,每个小项都获得满额席位,成为仅有的两支满额参赛队伍之一。目前,队伍仍驻扎在首钢园内的训练基地集训。已确定参赛的武大靖和任子威正在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训练节奏,以期在冬奥会上展现最佳状态,其余参赛选手将通过本月10日至15日的3站选拔赛确定。

  花样滑冰队也是中国代表团备受关注的队伍。中国队共在4个项目中获得5张北京冬奥会“入场券”,较上届减少两个名额,仅双人滑可派两对组合出战。目前,双人滑和冰舞的参赛名单已经确定,其中隋文静/韩聪有望在“家门口”弥补上届屈居第二的遗憾,男、女单人滑参赛名单则将通过3站选拔赛于本月中旬确定。

  作为潜在优势项目,中国速度滑冰集训队也已蓄势待发,力争冲击佳绩。去年底,队伍参加了4站世界杯赛,不仅获得4枚金牌、22张冬奥“门票”,而且37名队员中有35人次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全队4次打破全国纪录。目前队伍正在京训练,除在世界杯上夺金的高亭宇和宁忠岩外,8女4男的参赛名单将于近期通过内部选拔产生。集训队总教练李琰直言,在世界杯上取得的佳绩令队员们对冬奥会充满信心,希望届时队伍能创造优异成绩。

  集体项目方面,中国冰壶队3个项目的参赛名单仍未浮出水面。疫情期间,队伍仅参加了一次国际比赛,且表现平平。不过,上周结束的6站高强度选拔赛不仅建立了良性竞争机制,也足以弥补实战短板。曾为中国冰雪斩获首枚集体项目奥运奖牌的中国冰壶若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在“冰立方”冲击奖牌并非奢望。

  去年8月初,中国男子和女子冰球国家集训队前往俄罗斯,以昆仑鸿星俱乐部的名义参加了俄男、女冰球联赛(KHL/WHL),外赛时间之长、跨度之大、人数之众在中国竞技体育史上极为少有。上月末,女队已顺利完成季前赛、联赛常规赛和4场友谊赛回到国内。在WHL常规赛中,女队以15胜7负排在第四位,表现上佳,队员整体实力也通过比赛大有提高。相比之下,男队在已结束的KHL常规赛中仅取得9胜36负,在东部联盟的12支队伍中排名垫底,将利用随后的7场比赛继续甄选人员、演练阵容。1月21日的常规赛结束后,男队将回国进行最后的备战。

  “冰强雪弱”格局有望改写

  中国竞技冰雪运动此前一直是“冰强雪弱”,不过,这一格局有望在北京冬奥会上被改写。

  其中一大突破点便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他们曾为中国首夺雪上项目冬奥会金牌,是中国雪上军团的传统优势项目。本赛季,徐梦桃、贾宗洋领衔的中国队在世界杯赛中斩获数个冠军,不仅收获5张单项“入场券”,在新增小项——混合团体中同样颇具实力。

  “天才少女”谷爱凌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和U型场地中均具备夺金实力,本赛季她已收获5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可谓状态爆棚。

  作为潜在优势项目,单板滑雪U型场地已收获男、女共7个参赛资格,形成集团优势,刘佳宇、蔡雪桐两位冬奥“三朝元老”近期都有亮眼表现。在本赛季世界杯赛上夺冠的苏翊鸣,则在单板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具备较强实力。

  此外,在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和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中,中国队已成功激活东道主参赛名额,这将是中国男子雪上技巧首次亮相冬奥会。

  钢架雪车项目也将成为中国代表团的冲牌点之一。在本赛季世界杯分站赛中,耿文强夺得一枚金牌,为中国钢架雪车实现突破,也展现出世界高水平选手的实力。中国雪车队也在本赛季世界杯赛中刷新最好成绩,获得女子双人第四名,中国雪橇队则实现了4个小项全项目参赛的目标。

  其他项目中,中国越野滑雪集训队正在新疆备战国际雪联积分赛。队伍此前已获得男、女各4个冬奥会参赛席位,历史性地实现了“全项目参赛”目标。冬季两项队本赛季已征战4站世界杯,正在备战随后的3站比赛,争取最大限度获取冬奥席位。北欧两项队的赵嘉文在去年洲际杯比赛中为中国队首获该项目冬奥会参赛资格。高山滑雪队通过4站积分赛,斩获了10个小项的参赛资格,仅一个小项将于本月再度冲击“入场券”。跳台滑雪项目中,中国队也已获得冬奥参赛资格,将力争在弱势项目中有所突破。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