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零碳、亲民性公园体系
原标题:构建零碳、亲民性公园体系
1月22日下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成都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会的热点之一。民盟成都市委、台盟成都市支部都对这一主题作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分别提出了建设零碳公园体系、亲民性公园体系的建言,将绿色低碳发展与公园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
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主委刘旭光锁定两个关键词:零碳公园体系、全域碳汇生态体系。把绿色低碳发展与公园城市建设结合,提出“零碳”概念,是指遵循零碳理念设计、建造、运行的公园,是能自身达到零碳并支持所在区域趋向零碳的公园,核心是以碳中和对冲碳排放,甚至还可使公园成为城市中的“负碳”区块,助力全域碳中和。
建设零碳公园体系,民盟成都市委提出了4点主要建议。一是制定建设标准。制定零碳公园体系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各阶段绿色低碳标准,减少碳排放、降低总能耗。二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包括分析碳足迹、管控碳排放、开展碳评估,鼓励绿色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品的推广应用。三是增强城市碳汇功能。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核算和零碳展示系统建立,健全碳汇计量监测和碳资产评估,完善“碳惠天府”区域碳减排机制。创建零碳公园组群,从个体到全域提升碳汇功能。四是推进绿色低碳治理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市、区两级碳排统计核算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市级公园城市信息中心及区(市)县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和重点排放资源核查的常态化机制。
近年来,成都大力营造川西林盘等生活消费场景,台盟成都市支部梳理了大约120个,并进行了深入调研。联组会上,成都市政协委员、台盟成都市支部主委潘裕萍在报告中讲述了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思考及建议——开展公园城市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测算,构建相应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构建富有西蜀园林风格的亲民性公园体系,要坚持生态、景观、文化统一协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保护和利用原有水体、地形地貌、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资源,采用木地乔木数占80%以上,形成以遮荫乔木为主体、多种植物合理配置的种植结构。(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红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