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振兴乡村的路子越走越宽——“鱼米之乡”安徽南陵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22-03-23 16:43:00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春分已至,农事正忙。

  从安徽省南陵县弋江镇的排湾村村委会出发,一条笔直的田间小径,直通村口,路的两边,麦苗起身拔节,油菜花次第绽放,脚跟前的紫云英也来凑热闹,放眼望去,一派生机与活力。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乡村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乡村振兴,带来哪些改变?未来往哪里走?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峒山阮村所在的安徽省南陵县深入采访,从“鱼米之乡”的探索实践中寻找答案。

俯瞰南陵县峒山阮村。郑远摄

  环境美了乡风淳了 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寄

  排湾村位于青弋江畔,与珩琅山隔河相望。

  2021年,排湾村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省市县三级验收。谈起前后的变化,村党总支书记汪心胜总有说不完的话,“垃圾不乱堆乱放了,污水不乱泼乱倒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要知道,在这之前,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到雨天,污水横流,进出村子都让百姓苦不堪言,更别提农村环境了。

  改变,源于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起来之后,夏日里刺鼻的气味没有了、苍蝇蚊虫少了,接踵而至的是人气回来了。汪心胜打趣道,“现在随处可见美丽庭院,满院子都是花,手里有个烟头都不好意思乱扔。”

  在村里住了半辈子的洪荣富,见到汪心胜从老远处便迎了上来打招呼,话里话外都是感谢,“像我这把年纪,在农村住习惯了,现在即便雨天出个门,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村里这几年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美丽乡村,“美”字为先。如今的排湾村,庭院美、居室美、身心美,这样美美与共的场景,已逐渐成为全村的寻常风景。

紧挨青弋江的排湾村。魏潇雨摄

  在南陵县,像排湾村一样发生巨变的村庄不在少数。

  临近傍晚,走在南陵县许镇镇奎湖村奎潭湖畔,开阔的水面,不时能看到水鸟来回嬉戏,天蓝水清间,别样的乡土风情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奎湖中心村,过去是奎湖镇所在地,2003年区划调整后,几乎就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投入,用许镇镇建设办主任刘凤鸣的话说,“没有亮化、没有绿化、没有硬化,甚至没有一条完整的平坦路面,更不要提雨污分流了。”

  2019年,奎湖中心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除了铺设管网、硬化道路、新装路灯,还配套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

  通过集中治理,奎湖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改观,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绿化,河里有鱼虾……2020年,这里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让村民百姓称道不已。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是关键。

  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随着美丽乡村的落成,南陵县村庄环境美了、乡风淳了,振兴乡村的路子也越走越宽了,过去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才能更长久。在美丽乡村管护方面,许镇镇政府创新做法,将日常保洁交由第三方实施,公共设施维护则由村委会牵头,同时设立了专项养护资金,形成资源资金整合、人力物力统一的良好局面。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焕新颜。图为南陵县八都何村一角。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组织强了人心齐了 从抵触推诿到积极参与

  干净整洁的街道、绿意盎然的植被,村民广场两侧的墙壁上,画满了党史教育、道德礼仪、乡村振兴等各类主题的彩绘,衬着茵茵碧草、怒放春花,一幅新农村生态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

  漫步在排湾村三甲丁自然村,沿路的“党员责任路段”红色标牌格外醒目,“几百米的距离,并不算长,为的是让党员干部能够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时也能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汪心胜如是说。

  “万事开头难,在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村民并不理解,有的甚至还有所抵触。”南陵县弋江镇建设办主任刘凌志坦言“一开始就碰了壁”。

  乡村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刘凌志看来,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摆事实,讲道理,带头干。规划中,村两委广泛听取吸纳群众诉求和建议;实施中,村里的党员主动拆掉院墙让出菜地。这让老百姓之前心里的“咯噔”迎刃而解,抵触情绪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完全不理解到略有怀疑,从四目观望到全力支持,大家伙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最后是有力出力、有工出工、有地出地。

  无独有偶,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还有奎湖村。为啥?奎湖街道党总支书记盛明宏道出了其中缘由,“说明大家伙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

  如果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甚至抵制拆违施工、私搭乱建、破坏村容村貌,美丽乡村建设就形成不了合力。

  但在奎湖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处处彰显着百姓力量,这让盛明宏颇为欣慰。“考虑违章搭建体量大,当年准备把拆违交由专业施工队来实施,并已经到了招标环节。出乎意料的是,群众之间你帮我、我帮你,家家户户劲头足,两周不到的时间,硬是把6000多平米的违建全部拿下。”

  “后来取消了招标,施工队也没用上。”刘凤鸣补充道,群众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家门口的违建拆掉、整治之后还是大家共享,哪能不支持。

  如今的奎潭湖,廊道、亭子、步道,一应俱全,4000多平米的休闲广场,成了最受村民欢迎,也是村子里最为热闹的场地。

  “乡村建设是为百姓而建,乡村振兴是为百姓而兴。”南陵县委书记李新宇说,村子怎么建,哪些短板需要补,哪些环境需要改,农民群众有切身感受,“规划之初就充分尊重大家意愿,倾听大家心声,只有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美丽的奎潭湖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盛学锋摄

  产业兴了路子宽了 从一产主导到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南陵县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科学规划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子像排湾村、奎湖村一样,不仅变“美”了,而且变“活”了。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奎潭湖人流如织——或骑自行车环湖绕上一圈,欣赏田园风光;或邀上三五好友自驾前来,品尝特色美食——这里一到周末,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

  问及逆袭的经验,当地村民纷纷表示:多亏了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回归到该有的模样,不仅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不少人还吃上了“旅游饭”。

  为充分利用好奎潭湖5平方公里的水域资源,近年来,当地紧盯环湖旅游做文章,主动接轨文旅项目,为美丽乡村锦上添花。

  农村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也会因缺少建设者和受益者而后继乏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乡村振兴,说到底在于人才振兴。”刘凤鸣给出了答案:这就需要一批具有农村情怀、一技之长的“新农人”加入其中,继而在广袤农村大地上能扎根、善作为。

  今年37岁的郎荣春就是其中之一。

  外出闯荡、城里就业,这是不少年轻人的人生选择。然而,郎荣春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城里打拼几年后,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和儿时玩伴回到老家,一门心思搞起了农业。

  提及为什么选择返乡,还选择了种田?郎荣春坦言,“田总得有人来种,不能白白撂了荒,何况我们南陵是‘鱼米之乡’,向来就有种粮的基础和优势。”

  从刚回来自己种,到后来自己加工,再到自己销售,如今,郎荣春已不单单是一名下地种田的普通农民,而是把一二三产融合,成了田间管家,还牵头成立了南陵县天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看到精深加工有出路,就改变过去单卖原粮的方式,发展三产融合;看到机械化能节本增效,就整小田为大田,让机耕设备跟着下田;看到线上销售可以拓宽渠道,就注册商标让产品触网……

  “提高农业附加值,不只在生产端,更需要全链条发力。”在郎荣春看来,现在种田,要改变过去刀耕火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式。“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新农人’。新在哪里?就是跟老一辈农人相比,现在在种植、田间管理环节更加注重农业机械化,也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电商,把大米卖到全国。”

  这些年,郎荣春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去年合作社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在自己发展起来的同时,他不忘乡邻,发动当地有意愿的种植户成为社员,在种植、销售等方面提供帮助,推动当地大米产业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郎荣春”在农村找到了发展新天地。

  “一直以来,我们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李新宇介绍,南陵县试种并推广的直播水稻、化感水稻、特早熟早稻、低位早熟再生稻和紫云英水稻五项技术,创下了多项全国第一,被誉为水稻种植的“五朵金花”。

“鱼米之乡”南陵县的高标准农田。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环境美,还需要体现生活美、产业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只有产业兴了、百姓富了,乡村振兴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老百姓的腰包变鼓了、脸上有光了,好日子的成色更足了。”刘凤鸣感慨道。

  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南陵。

  眼下,春已至、万物生,建设好的美丽乡村,正在让浓浓的乡愁实现回归,也让广大老百姓在乡村振兴路上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