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情出于蓝绽芳华 善积于小成大爱

发布时间:2022-07-15 15:28:00来源: 人民网-山东频道

  王桂英,国家税务总局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税务局一名退休干部,1953年7月出生,1971年6月参加工作,197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6月退休,现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众爱长者养护中心主任。

王桂英参加优秀志愿服务颁奖仪式

  

  王桂英参加优秀志愿服务

  1971年6月,王桂英担任了村里的民办教师,参加了当时的敬仲工作队,之后在临淄区辛店镇、边河镇从事妇联、团委工作和区人大工作,1988年她来到了税务工作,先后在辛店税务分局、金岭税务分局和稽查局工作,她曾说:“从税这17年,是我成长进步最快的阶段,也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经历。今年是我光荣在党50年,入党誓词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信仰力量!”

  坚守亲清为本的蓝色情怀

  在税务岗位上,王桂英边学习边工作,靠坚强的毅力,自学完成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通过了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健康管理师证书。同时,她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地学习现代化办公技能,电脑、智能手机从不会到熟练操作运用,到现在,智能手机时时陪她流动办公,各种文字、材料、总结、汇报、公益创投项目书等等,她都能在手机上编辑操作完成。活到老,学到老,是她心中永恒不变的愿景和追求。

  1988年来到税务工作后,她深深地感觉到职业的神圣和使命的光荣。在基层税务分局、稽查局的日子里,她与同事们,曾经骑着自行车赶过大集收税,曾经步行深入企业进行税源调查,曾经出发到外地协查,从涉税线索的“蛛丝马迹”中查出偷税行为。为国聚财的经历,是她心中最美好的蓝色情怀、奋斗诗篇。她与同事,曾经在当时条件艰苦的日子,种过小菜园,轮流做饭,同事之间互相帮助、关爱,享受着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的亲情。曾经在基层规范化建设中,在“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创建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基层“支帮促”活动中,用上门连一口水也不喝的“亲清”,支持改革开放后那些新成立的村企、镇企和个体业户,学好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心有扶弱济贫的助人情怀

  王桂英退休之前就参与公益事业,曾经和齐化税务局“小税滴”志愿服务队穿起“红马甲”一起帮助残疾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残疾人、居家老人的困难和需求。再加上受抗战老八路伤残军人、老党员父亲的影响,开始了助老扶残工作。她曾经跟随共青团临淄区委参加在城乡开展的“救助困境儿童”帮扶活动。她在临淄区梧台小学认养了一名失去母亲的三年级女生,她在淄区金山镇边河小学认养一名父亲是植物人、母亲离家的男生。十几年的扶助教育,如今他们健康长大,成才成人了,男孩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女孩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幸福妈妈了。他们如今也懂得了知恩报恩,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有人曾劝说王桂英,“您都这个年龄了还干啥?不如在家玩玩,安享晚年。”她的回答:“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选择阳光和爱,来照亮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在本应该是被养老的年龄,她选择了扶老、助残这一公益工作。2015年6月她创办社会服务组织——众爱长者养护中心。机构成立后,首先走村串户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当时正值国家脱贫攻坚战,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税务部门“娘家”的鼎力支持下,王桂英确定了“养老、扶残、救孤、济困”八字公益服务理念,开始了退休后的新生活。她在齐陵街道刘家终村齐家终村两个村找了十六户服务对象进行“叩门”服务试点,带领“红马甲”姐妹们从进村入户,帮扶照料孤寡老人、残障病人开始,从开枝散叶,到星火燎原,时至今日,最初包括2名失独母亲的4名服务员志愿服务队伍已经发展到1360人,实现了一站一点一队伍,覆盖了临淄区所有12个镇办,织密织牢老居家养老服务网,创建了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王桂英还带领大家自掏腰包建起了“养老云平台”,精准对接到每一个服务家庭,线上管理线下服务。众爱长者养护中心全程参加了临淄区的脱贫攻坚,连续六年多服务近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为临淄区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示范区做出了贡献。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全区广大老年人和残疾特困家庭的普遍赞誉和欢迎,一路走来,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她们坚定地走到今天,心里满满的感动,依旧是百倍的信心。王桂英就这样带着一群文化低、年龄大的农村妇女从贫困家庭中走出来,这些曾是社会底层的志愿服务者,如今她们帮助到的也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老弱病残困,这些人的生活曾经状态很差,有的家里用的锅碗瓢盆长期不洗;有的人家家里就如同垃圾场,无偿服务“上门”把他们从垃圾堆里扶起来,让他们走出家门,在洁净的生活环境中,享受到正常的生活。

王桂英走访已帮扶六年的齐陵街道北门村96岁孤寡老人孟秀英(左一为王桂英)

  

  王桂英走访已帮扶六年的齐陵街道北门村96岁孤寡老人孟秀英(左一为王桂英)

  培植叩门入户的为民情怀

  王桂英创新的服务模式核心就是“养老、脱贫不离家,服务、岗位送上门”。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确定兜底的服务对象;再植入扶贫助困,在建档立卡的低保特困户家庭中,挑选具有劳动能力,具备“三心一德”,即有爱心、有热心、有责任心、品德良好、身体健康的人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吸纳为护工志愿者,在本村或临村就近就便开展对特困群体老人和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抚慰等服务,通过这种服务形式架起了政府、社会与百姓之间的桥梁,把孤老、病残的弱势群体联系起来,牵手互助,搀扶同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每当看到受助家庭有了人间关爱的温暖阳光,那些受助老人们干涩的脸上红润舒展了,有了久违的笑容,王桂英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认定自己的这点作为很值得。受助对象北苑村76岁的石德楼老人单身独居,长年不扫的院子和凌乱的房间,在护工志愿者的帮助下,把房间庭院里的灰尘垃圾打扫干净,他又去买上了新橱柜,把家里的杂物都装进去,以保持房间的整洁。老人激动的说,“身边有人照顾了,自己快活一辈子的人了,现在感觉到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来。象我们这些孤独的老人有了自尊,活的也体面了。”

  齐家终村80多岁的冷翠芳老人,家里有一老一小一残疾,儿子脑梗后遗症失能,孙子上小学,儿媳妇抛下这家三口人走了。这样一个特殊困难家庭,老人面对如此窒迫的家庭和生活,见人就哭,生活失去信心,家里垃圾成堆,生活状况极差。王桂英带领志愿者帮助清理卫生,料理生活,给老人和孩子买上新衣服,帮老人家募集添置家居用品,陪同聊天啦家常,让老人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现在这个家干干净净,有了久违的生活阳光和开心微笑。

  凝结胜似亲人的姐妹情怀

  王桂英始终把护工志愿者视为亲姐妹,分派帮扶任务基本上不出村,就近服务,在二公里范围内上门为困难老人和残疾人服务;并且还可以找个工作干个零活,也能照顾到自己家,她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助老服务特别用心。朱台镇张凤云、丈夫去世20多年,儿子精神残疾,孙子上学,有了护工志愿服务岗位,她主动承担了五、六个村十多户贫困户的服务,张凤云说“自从参加了众爱的服务队伍,自己才找着了生活的方向和信心。我们的护工志愿者,她们中有的是失独母亲,有的失去丈夫,有的孩子残疾,家庭的生活都要自己来扛,但是出村打工又有困难。有了助老志愿者工作岗位后,不出村,就有活干,家里的事也不耽误,通过劳动,也能得到收入,改变了“坐等救助 ”,践行了“劳动取酬”的新观念。王桂英还把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助老志愿者与家政市场服务链接,在公益岗位不满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贫困户的志愿者有活干,确保她们得到长期救助。

  笃行淡泊明志的乐龄情怀

  从2016起,王桂英带领众爱长者养护中心全程参加了国家的五年脱贫攻坚之战,帮助贫困户清理垃圾之战、扶勤扶志灵魂洗礼之战、密织服务网络南征北战。让一千多个家庭三千多人到2020年全部达标脱贫。

  “众爱”服务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国家民政部、全国妇联、国家扶贫办,省民政厅、淄博市委书记等各级领导多次视察调研,给于高度肯定和评价。服务项目具有空前的复制推广价值。目前受助服务的困难老人和残疾人已累计达到48万人次。

  作为一个税务人,王桂英在岗时积极向先进看齐,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艰苦奋斗,默默无闻,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优秀税务工作者和税务岗位省级稽查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过“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退休后,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公益,坚持以助人为乐,得到了各级领导、同志们的肯定和认可,先后荣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临淄区最美离退休老干部,“孝感淄博”模范人物,淄博市最美扶贫攻坚家庭,临淄区时代先锋,临淄区十大孝星,临淄区十佳公益人物,临淄区优秀共产党员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

  王桂英创办的公益志愿者社会组织——淄博市临淄区众爱长者养护中心,在全国首创家政服务“养老+扶贫+助残”服务新模式,以贫扶贫,以弱扶弱,使受助群体实现养老、脱贫不离家,服务、岗位送上门。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被山东省妇联“评为最受妇女儿童欢迎”的优秀项目,淄博市十佳志愿者服务项目,淄博市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淄博市爱心助老示范基地,淄博市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淄博市“巧手女匠”美在家庭建设困境妇女帮扶淄博市妇女儿童公益创投大赛金奖。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此,她说:“我内心很忐忑,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且微不足道。作为银龄一员,作为一名税务人,关爱助人的‘小善’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忙碌中,变老龄为乐龄,让我来不及衰老,过得快乐和充实。”(安冀东 王立国 李洪树)

  (责编:郑浦丽、邢曼华)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