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经济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
京津冀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如何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7月27日,在由国务院参事室指导,河北省政府参事室会同北京、天津市政府参事室以及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上,京津冀三地政府参事、专家聚焦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数字经济现实问题建言献策。
■ 数字经济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动力源
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动能和增长点,也正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京津冀地区的首要定位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而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世界级产业集群,特别是制造业集群的支撑。2021年3月,工信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选出了两批共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要经验做法包括顶层设计产业规划、注重强链补链、搭建创新平台和优化营商环境。”河北省政府参事、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建议,立足打造雄安新区数字产业集群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雄数字经济产业链,推动京津雄数字经济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加快推进“产城教科”一体化布局;加快建设京津雄“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协同发展的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发展在京津冀内部存在不平衡。与北京相比,天津和河北的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认为,要加速京津冀之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共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北京拥有我国最多顶尖权威的数字经济专家,也有诸多的研究队伍和平台。”天津市政府参事崔可贤说,应该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专家领军人物和优势平台的创新优势,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引领和带动京津冀实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中国实体经济提供发展模式和经验,甚至标准规范。
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柯文进建议,立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全局,加强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明确三地数字产业定位和区域重点数字产业的产业链各环节分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把京津冀打造成为我国基于创新资源、产业优势和实际需求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 数字经济助力京津冀产业融入全球经济
“双碳”目标,是国际化大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约束”。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担负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使命。
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通过数字化转型助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新任务和迫切要求。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田学斌认为,发挥数字经济助力京津冀实现“双碳”目标,要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面向京津冀区域重点高耗能行业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双碳分中心,支撑承载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加快推进能源行业的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跨行业合规流通管理机制,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级能源数据库,推动能源数据高质量汇聚。
“实现‘双碳’目标,京津冀合作的空间很广阔。”田学斌建议,通过数字化在能源结构、绿色产业、区域空间布局等方面,可以共同争取一些政策支持,协力打造京津冀经济圈协同“双碳”示范区。推进北京、天津、河北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推进京津碳交易试点市场向京津冀协同模式发展,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森林碳汇在跨省域间转让、转移或购买与出售,利用数字化技术规范交易行为、加强交易价格管理、做好监测评估。
数字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影强建议,充分依托全国性电商平台,推动京津冀产业融入全球市场。
张影强说,综合性全国电商平台已成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渠道。阿里、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已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市场、物流网络,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全球买和全球卖。河北有超过500个淘宝村和200个淘宝镇,政府应多措并举,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推动产业带“上线触网”。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勇表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必要也有能力积极参与各类数字经济国际组织,并积极参与国际数字经济的规划制定。崔可贤同样建议京津冀要放眼世界,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划的制定,建立数字经济的谈判和合作机制。(记者马朝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