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运河第一闸”附近将添城市会客厅
本报讯(记者 曹政)市发改委近日批复了紫竹院街道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未来,被称为“运河第一闸”的广源闸遗址周边,将打造一处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风采的城市公共会客厅。
广源闸位于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广源闸路与南长河的交汇处,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是元代通惠河上游的头闸,人称京城“运河第一闸”,也是长河这条皇家水上御道的重要水闸,因水而聚,因文化而兴。新建的公共空间位于紫竹院街道南部区域,地处广源闸路与万寿寺路交会处,建设总面积1489平方米。“该项目将以龙王庙保护线为界,对周边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通过丰富景观树种,提供休憩座椅、绿色廊架等,打造功能复合、动静分区明显的多元化街角空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公共空间如何利用周边资源?紫竹院街道具有“一河一院一馆六遗产,八校七所四团四高端”的资源特色,皇家文化、运河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多元交融,区域文化优势突出。因此,项目在设计实施中,也将有机结合河闸庙岸历史元素,让空间成为区域文化新的承载地。
结合地块实际,设计师精心打造一条“蜿蜒的长河”形态灵动地串联整个空间,通过“河”的流淌与变化串联带动空间的立体化延伸和时空的延展。项目建成后,“蜿蜒的长河”在夜间将营造出“河水流动”效果,激发光与人、光与景、光与光的互动,形成特色夜间景观,配合玻璃上的运河文化雕刻,用科技手段展现长河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景观墙上的浮雕河道及船舶画卷吸引行人驻足,如果用力踩下地板,还能“点亮”大小不一的船舶,以趣味体验增强民众对历史文化的感知。
针对场地附近复杂的交通现状,设计师依托交通及地形,在场地东、西两侧设计多处文化墙,建立有效的空间分割,并配合植物种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空间隔离,也避免场地活动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