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严打食用农产品犯罪 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重拳打击制售注水牛肉、有毒有害泡发食品、伪劣农药、假冒“绿色食品”……9月14日,公安部公布5起打击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这也是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屠宰环节非法使用禁限用药物等犯罪活动的成果缩影。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根本遵循。
在老百姓的日常膳食中,肉、蛋、菜等农产品不可或缺。然而,某些人唯利是图、铤而走险,在农产品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或添加剂,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不法行径突破法律红线。对此,公安机关铲除非法“黑窝点”,侦办有关刑事案件,高压严打绝不手软,依法亮剑责无旁贷。
聚焦重点,警方出击有的放矢。公安部将打击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违法犯罪作为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和“昆仑”行动的工作重点,聚焦重点农产品,关注种养殖屠宰环节,广辟线索来源,剑指非法使用禁限用药物等突出犯罪,成功破获一批大要案件,及时查处一批案值不大但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犯罪案件。截至目前,共侦破食用农产品领域犯罪案件2300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28起重大案件全部告破。公安机关快破大案、多破小案,切实守护百姓餐桌安全,群众拍手称快。
齐抓共管,多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同样令人瞩目。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基本解决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问题。为此,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各部门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更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联手进行日常巡查检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动食用农产品全过程监管,完善农兽药残留全链条治理,不断提升食用农产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更当压实食品安全的属地责任、岗位责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强化从生产源头到上市销售的全链条监管。
唯有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