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发布时间:2022-11-09 16:37:00来源: 山西日报

  全省粮食年产量从261.8亿斤增加到284.8亿斤;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304亿元增加到2134亿元;农民收入从7064元持续增长,增速连年跑赢全国、跑赢城镇居民、跑赢全省GDP,达到15308元,十年翻番。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5%,达到11666元……

  这是一份亮眼的“三农”成绩单,这是十年来全省“三农”战线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发展动能活力持续释放,农民收入稳步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业高质高效 稳粮保供牢固

  10月22日,晋中市太谷区水秀乡武家堡村有机旱作试验田,拖拉机轰鸣着在开沟,几十名村民在地里插种艾草苗。村民武莲香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们村离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有机旱作试验田最近,一年到头都有活干。这几天在这里种艾草,一天能挣100多块钱。据说这个艾草是从河南南阳引进的五叶大白艾,叶面大、含绒量高,等明年收获的时候,我们还能受益呢。”

  这个有机艾草生产示范基地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与三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接并实施的山西农业大学2022年“特”“优”工程——露地蔬菜新品种筛选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项目。三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长江说:“现在人们关注健康、关注养生,艾草在保健理疗领域需求特别旺盛,所以我们选中了这个产业,致力于打造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产地环境净化、生产过程保护、产品质量检测三方面来确保艾草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我省牢记领袖嘱托,坚定实施“特”“优”战略,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等三大战略五大平台十大集群建设,坚定走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乡村产业发展突出打好特色优势牌、有机旱作牌、加工转化牌,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农业高质高效特征愈加明显,老百姓的“钱袋子”更实更鼓、“好日子”更顺更美。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总产连续突破260亿斤、280亿斤大关。单产屡创历史新高。去年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620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2.3%。今年前8个月达到2183亿元,全年有望突破3200亿元。全省国家级龙头企业45家、省级649家,分别增长36%和57%。

  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733万人次,带动42.4万农民受益,营业收入81.3亿元。认养农业、直播农业、农村电商、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农村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十年来,我省稳粮保供基础更加牢固,“米袋子”更足更满、“菜篮子”更丰更盛、“果盘子”更鲜更甜。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超过400公斤,迈上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考核连续5年获优秀等次。山西小杂粮正在形成大产业、大食物,占据大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山西特色方案。畜牧业领跑现代农业,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4万吨、112万吨、135万吨,绝对增长都在50%以上。山西水果、干果成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75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我省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245.2万吨,增长0.75%,单产305.52公斤/亩,创历史新高。截至11月8日,全省秋粮收获面积4119.92万亩,收获进度99.82%。全省小麦播种面积824.89万亩,播种进度102.2%。

  农村宜居宜业 面貌显著变化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农家小院舒爽宜人,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文化墙赏心悦目,走进长治市沁县松村乡古台村,处处是风景、满眼皆文明的美丽乡村图景呈现在眼前。近日,古台村和吕梁市石楼县龙交乡王家沟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十年来,我省农村实现了有颜值、有内涵的华丽蜕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文明乡风孕育了生活新风尚,乡村活力持续倍增。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从“六乱”整治到“路、水、暖、网、链、废、机、田、证、险”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十件实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村延伸、往户覆盖。

  易地扶贫搬迁47.2万人,新建1122个集中安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2.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15%;累计改造农村卫生户厕200多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建成具有晋乡晋韵、村忆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3000多个。农民群众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小汽车开进了农家院。“三治”融合构建治理新格局,农村更加祥和稳定,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10月23日,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来到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棋盘六院、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碧波荡漾的泫水湖,“路畅、景怡、村美、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现在我们农村不仅环境整洁,而且配套设施全,吃的用的村里都能买到,闲了在文化广场唠唠嗑、健健身,生活特别舒心!”提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张丽清赞不绝口。

  十年来,我省围绕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全省确权承包土地5317.6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509.2万份,让农民吃上了长效“定心丸”。全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全省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亿元,所有行政村收入超过5万元。在全国率先出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和地方标准,年托管服务面积近3000万亩,服务小农户200多万户。设立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年度规模20亿元以上。财政、金融、保险等支持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形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民富裕富足 幸福指数提升

  “我们的日子现在越来越好了,我要珍惜这份荣誉,继续保持拼劲、韧劲和闯劲,用心经营企业,让自己致富并带动更多人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朔州市朔城区青年农民魏鹏获得农业生产托管领头雁的荣誉。丰收节期间,该区对农业生产托管领头雁、膜侧播种技术推广农民专家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激励大家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农业稳,天下安。农民富、天下足。十年来,全省农民收入从7064元持续增长达到15308元。脱贫群众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巨大变化,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长到2021年的11666元,年均增长11.5%。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汽车、空调分别增长2.2倍、1.9倍,农民生活越来越便捷舒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政策惠农、科技兴农、融合富农、投入支农,我省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多。我省出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方案,将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考核督查、分类推进。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70%;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1%,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3.9%,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79.8万人,农村人才、乡村工匠、种田能手不断涌现。省级以上财政每年“三农”投入由24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十年累计投入730亿元。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2万亿元,为农业农村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特色产业带动127.7万脱贫人口增收,“大同黄花”“吉县苹果”“山西药茶”“隰县玉露香”等区域品牌,成为持续增收“硬支撑”。打造“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90多个,带动91.8万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脱贫地区培育起发展新动能,脱贫群众拓宽了增收新渠道。

  沃野阡陌,山乡巨变。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我省“三农”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3500万三晋儿女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记者王秀娟)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