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互花米草斩草除根!守护厦门湿地生态安全
26天,昔日的“绿色沙漠”变成生物栖息的乐园,吸引了白鹭成群。据了解,截至10月24日,厦门市已全部完成福建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互花米草除治任务,共除治互花米草1800亩,完成率100%,除治工期26天,比预定时间提前2个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近年来,厦门各级林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研究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断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制度。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厦门翔安九溪口滩涂日新月异的变化,既是厦门市写好绿色文章,打赢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的锦绣答卷,也是厦门市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除治
迅速繁殖危害滨海生态,向互花米草全面宣战——
驻足厦门翔安九溪口堤岸,微风轻拂芦苇荡,白鹭盘旋水云间。抬头仰望碧波万顷,环顾四周生机勃勃,彷佛走入一幅生态美好的画卷。然而,这美景如画的湿地,64天前却是一片“绿色沙漠”。
此前,厦门翔安九溪口互花米草肆意生长,作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物入侵的物种之一,对滨海湿地的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互花米草通过种间竞争,威胁本土原生植物如盐地碱蓬、芦苇、海三棱藨草和红树林,致使大型底栖动物和鸟类栖息地面积萎缩、质量下降,导致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降低,形成“绿色沙漠”。与此同时,还会导致潮间带水文连通受阻、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降低,形成“生物堤坝”。
“在滩涂上,互花米草大片大片的生长,形成了一道2米高的‘绿色屏障’,虽然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但其根系发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不仅影响了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对船只出行也有影响,除治互花米草势在必行。”厦门市林长办副主任、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黄英介绍。
互花米草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后,在福建沿海滩涂快速蔓延,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全面开展互花米草除治工作行动。就在9月28日,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
闻令而动,使命必达。“要建立工作机制,从严从快、保质保量坚决完成除治任务。”会后,厦门市委主要领导这样强调。
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很快,厦门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坚作战方案出炉——成立市级互花米草工作专班进行监督指导,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翔安区农业农村局负责除治工作。
互花米草除治攻坚专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厦门市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互花米草现状勘测工作,通过无人机航拍、现场踏勘、图上标绘等方式用5天时间形成了除治方案。同时加急缩减时限,用时37天完成公开招标。
“招标完成了,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并不多。”厦门市翔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曾文雄说,在得知宁德的互花米草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级专班连夜前往宁德进行考察,并结合《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以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开展除治动作。
建立好机制,有了行动指南,向互花米草发起的总攻进入了关键阶段。
根除
全力斩草除根,实施生态优先除治方案——
“为了加快互花米草除治,我们让各属地街道进行工作竞赛模式,相关人员立下军令状,责任到人,现场形成了相互赶超的工作氛围。还采用日报、周报、月报等定期通报方式,以便实时掌握施工进度。”曾文雄回忆起彼时热火朝天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时正值国庆假期,但大家心往一处使,干劲儿都很足,热情都很高。”
曾文雄说:“在市级专班的指导下,为了更科学更细致地推进除治工作,我们将除治区域细化为118个地块,紧盯节点、科学排序,昼夜奋战打歼灭战,高强度推进除治工作。”
为抢占除治有利时机,市级专班一周之内从全国各地调来9部水陆重型机械,从3个班组扩充为9个机械班组、2个人工班组。9个机械班组分别在七星礁东侧、大嶝岛西北侧、九溪入海口南侧、莲河南侧分点施工,结合潮汐情况开展工作。在施工人员的努力下,每日除治总面积近100亩。
“结合互花米草的实际生长情况,为了确保互花米草除治和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我们此次采用的是物理除治办法,不撒药剂,采取深翻法和人工挖(拔)除法。”曾文雄介绍,深翻法适用于低、中、高潮位滩涂,特别是互花米草连片大面积分布且滩涂底质较松软的区域,除治率可达85%以上。
在除治时,随着潮水退去,多台挖掘机“坐”在浮箱上挪动,利用定位桩保持平衡,将互花米草深埋地下约1米的根茎连根拔起,再就地把根系朝上,茎叶朝下反扣多次下压,压入淤泥,并将滩涂压实整平。
据现场作业人员介绍,采用深翻的方法,可充分破坏互花米草地下根系,利用滩泥特性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断氧气向下传输,使之产生厌氧发酵,降低新萌生率,达到除治互花米草的效果。之后,还要对露根露茬区域进行再次晒地翻耕,避免“二次污染”和“扩散传播”。
除治现场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落实到每个细节,要求施工机械下滩涂作业前,一定要严格检修,确保不漏油漏水,把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修复
既要“除”也要“管”,生态提升进行时——
互花米草除治成功后,九溪口的生态底色被唤醒,如何才能保持住这种底色,真正还绿于民?
“互花米草除治完成了,但监测管养、生态修复的‘后半场战役’才刚刚打响。”黄英表示。
互花米草每平方米可结种子几百万粒、落地即生根,兼具通过草穗种子有性繁殖加根茎扩散无性繁殖的双重繁殖属性。为全力“斩草除根”,确保厦门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取得实效,市级专班“软硬兼施”,多措并举织密了防护网。
“我们运用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测量、实时定位和实时上报,及时跟踪监控施工质量和交付状况。”黄英说,从下个月开始,还将定期实行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确保互花米草斩草除根无复发。
利用无人机科技巡护是“硬支撑”,而建立长效机制则是“软支撑”。市级专班建立两道长期防线,一方面安排专人岸上捡拾随涨潮上岸的互花米草枝叶收集销毁和定期作业船下海捕捞,对飘散入海的互花米草枝叶进行销毁;另一方面,采用各属地街道人工巡护模式,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管养工作。
同时,市级专班还邀请了有着十几年互花米草监测经验的厦门大学专业技术团队对除治效果进行成效评估,将可能有传播风险的滩涂全面纳入管养范围,严格有序推进互花米草除治后管养任务。
要“除”,要“管”,也要“提升”,市级专班紧接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滩涂、水系等滨海湿地景观效果,让群众切实享受到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
“我们将在九溪口周边海岸线种植红树林,占领互花米草生态位,从而形成红树林岛屿,吸引更多的鸟类栖息,提升鸟类生物多样性。”黄英表示。
用生态修复的方式还原生态,既治了“标”,也治了“本”,更是贯彻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理念。生态修复提升又将怎么做?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黄英进一步介绍说,九溪口和港叉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已在策划实施中,将结合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统筹制定生态提升方案,合理确定修复方式,让更多人共享良好生态环境和美丽岸线景观。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湿地保护走深走实,厦门市战略谋划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掀开了九溪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厦门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