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标准”建设工作 助力“湘品”出“湘”闯世界

发布时间:2022-11-30 21:55:00来源: 湖南日报

  标准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也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将标准制定同产业发展相结合,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以下简称“长沙片区”)建设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采取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组建“专家团”助企纾困、开辟出口“绿色通道”等措施,倾力打造和应用优质标准,使中国企业的产品更好地出“湘”闯世界。

  打造平台

  撑起外贸“风帆”

  “原本需要10个环节、90天时间的冗长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打造,使得出口马来西亚的贸易产品可缩短至3个环节、15天时间,在本地即可完成。”华晟检测董事长文静霆表示。

  为提高出口效率,长沙片区芙蓉区块着眼长远,打造“检测、认证、清关”一站式服务平台。兴建了1600平方米的产品检测实验室,包含药品类、食品类、化妆品类、环境类等顶级配置的实验室。

  最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华晟检测有限公司首开全国先例,与马来西亚国家标准局SIRIM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思璘华晟。该公司颁发的SIRIM准入证书与马来西亚的SIRIM准入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取得该证书的国内企业出口产品即获得马来西亚市场许可,大大缩减了通关时间。

  一站式服务平台撑起了外贸的“风帆”。据了解,目前已有300多家出口至马来西亚的企业将检测、认证、指导清关服务转至芙蓉区块。企业出口至马来西亚的产品认证效率提升5倍,认证成功率从原来的60%左右提升至95%以上。

  产业集聚

  为高质量发展外贸赋能

  站在城市主干道人民东路至高处,“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映入眼帘,这是长沙片区打造的国内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据了解,针对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缺乏话语权的问题,集聚区打出“组合拳”,多举措发力,力求激发标准行业创新活力,提高外贸风险防控能力。

  集聚区开辟了“协会+公司+院校+实验室”建设模式,大力引进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标准化机构等,形成标准化服务产业集群,并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聚集。目前,已与英国标准化协会(BSI)、法国标准协会(AFNOR)、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等多家国际知名标准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英国标准化协会在此设立联络处。

  通过复制推广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集聚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设立了全国首个“质量诊所”与全省首个标准信息咨询窗口;结合“蓉易贷”金融模式,缓解标准化企业融资难题;成立“标准化教学实验基地”;以“标准化+”助推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建设指南》《优质籼稻单品种大米全程生产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的出炉让企业连声叫好,带动企业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00余项,并构建了251项标准的粮食生产全程服务标准体系,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生产,为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技术指导。

  提高话语权

  加速走出去的脚步

  “树立优质的中国标准,提高自身的话语权。”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浩向笔者表示,中国标准走向海外,对外贸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沙片区正以获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为契机,推进实现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

  为规避“水土不服”的问题,长沙片区积极引导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将优质“中国标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促进优质“中国标准”落地生根。在服务对非投资企业的工作中,长沙片区支持标准化专业平台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标准服务。

  另外,长沙片区还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标准比对”研究。围绕重点农产品,开展“茶叶出口标准体系的构建、导入、实施和评估”研究,力求突破贸易壁垒。

  眼光朝前看,为的是继续前进。截至目前,集聚区内核心企业已取得非洲、中东地区部分国家的认证授权,即将成立认证公司分支机构10-20家,并将与湖南20条产业链、长沙22条特色产业链深入合作。成功承办“标准化与治理国际论坛”“中非经贸国际标准化论坛”“湖南-马来西亚轨道交通产品标准互认研讨会”,推动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速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标准意味着话语权。让更多的企业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更多的中国造“出湘”闯世界。(郭芝桃 陈丽菲 刘 范)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