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梦天实验舱试验队披荆斩棘攻关克难
上海航天梦天实验舱试验队披荆斩棘攻关克难,圆满完成发射任务、打赢空间站建造收官之战
“追梦”十二年,“梦天人”用行动践行誓言
■本报记者 俱鹤飞
“点火,起飞!”金秋十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承载着梦天实验舱点火升空。其中,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长征五号B助推器也由上海航天研制。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任务,院党委书记孙刚担任空间站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并选优配强试验队临时党组织人员。试验队临时党委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圆满完成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打赢空间站建造收官之战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梦开始的地方
2011年冬,上海飘起了雪。在闵行航天城的办公室里,簇拥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时而热烈讨论、争吵,时而安静得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直到“积木组合+有限桁架”和“双自由度对日定向”方案论证出世,房间里响起了久久不息的掌声。该方案不仅顺利成为了空间站的基本构型,并且为上海航天争取到了在载人航天领域的首次抓总任务——梦天实验舱。
多年后,型号责任总师罗斌回想起那段带着团队“封闭论证”的日子,不禁感慨,中国空间站点燃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梦天实验舱经历了4年方案论证、6年初样研制、2年正样研制,一路披荆斩棘、攻关克难。
“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舱。”805所载人航天总体专业副总师周涛,带领队伍打破地域壁垒、专业壁垒,尝试智能总体设计,解决了多个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有力推动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总体研制工作。
“不错判、不误判、不漏判,不发生误操作。”这是副总师樊蓉对飞控团队“铁的纪律”。她把飞行程序深深刻在脑海,带领飞控团队详细制定了1300余份故障处理预案和34项应急飞行程序。每天,她第一个到达飞控测试现场,指挥每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所有的努力和坚守,都是为了迎接那一句响彻太空的“我感觉良好”。
“梦”的成长,就是这样被滋养守护。
不停奔跑的追梦人
为配套梦天实验舱测发工作,上海航天需要自主研制一套全新综合测试系统。从“一无所有”到研制269台/套地面设备、开发57个地面软件,王秉臣用十二年的默默坚守,为梦天实验舱测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工作日志上,王秉臣仔细记录下这些数字:“初样产品加电时长2777小时”“截至9月27日,正样产品加电时长3025小时”……对王秉臣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组简单数字,更是他从航天新人成长为综测主任设计师的密码。
如今,他处理工作经验丰富、游刃有余,一边指挥电测现场,一边与协作单位沟通技术细节,但一直不变的是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和对载人航天精神的坚定信仰。
从梦天实验舱立项开始,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孟瑶便担负起研制技术流程、各阶段状态确认和风险识别工作,每次转阶段前的报告梳理工作都如大考一般。
“每一次质量确认点,都要对其状态的正确性进行一轮完整确认。”孟瑶说,特别是在出厂评审前,为了保障按计划顺利出厂,报告准备工作和热控试验需要同步开展。
深夜里,孟瑶总是一边值班、一边准备报告,赶在清晨前把报告归档,等待型号两总反馈意见的间隙返回宿舍补觉,醒来继续值班、改报告,就这样坚持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最终迎来梦天实验舱顺利出厂的好消息。
这半年,其实只是梦天实验舱研制历程中一个缩影。在这十二年里的每一个日夜都有“追梦人”的故事。
扛起收官大旗
试验队进场动员会上,试验队队长兼临时党委副书记甘克力掷地有声地说:“希望全体试验队员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同舟共济、克服困难,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誓夺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为续航天梦、铸强军梦、圆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对全体试验队员发出的号召。
送“天和”、护“问天”,而今“梦天”再启航,甘克力亲历了“筑梦天宫”的全程。2022年7月30日,梦天实验舱搭乘轮船从天津港启程,甘克力决定亲自护送梦天实验舱奔赴“赶考路”。经过6个昼夜1720海里的海上航行,遭遇了2次台风,途经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抵达海南文昌清澜港码头。而此时的甘克力,站在瞭望台上迟迟不愿离去。晕船、厌食、无法入睡,一路的疲劳和不适仿佛都被抛在脑后,直至亲眼看到梦天实验舱被成功起吊转运,他才缓缓走下船。
如果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那么一个团队的努力就是乘法。
梦天实验舱是上海航天在载人航天领域的首次抓总,面对多条线并举、多阶段并行、系统复杂协调面广、进度极为紧迫的形势,项目办主任王华带领团队秉承“一张蓝图抓到底”的工作理念,实施全要素项目管理。梦天实验舱先后经历初样阶段结构热控舱和电性舱并行、鉴定件和正样产品并行,进入正样阶段后,项目办从时间、层次两个维度建立了系统完整的计划体系,先后召开100多期调度会,组建了4支试验队,采用并行工程和目标管理的措施,确保了梦天实验舱15个分系统成为纵横有序、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最终,梦天实验舱按时完成研制发射。
为保障三舱并行研制的节点交付,自2016年天和核心舱初样交付电测后至今,上海航天空间站团队就一直在上海、天津、北京、海南三线四地作战。“前两个舱的成功对团队而言仅仅是完成了三分之二,梦天实验舱是‘天宫’的最后一块拼图,只有梦天成功,才真正圆满完成任务。”总体调度秦凯说。
圆梦天宫,“梦天”肩负起了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收官之战。
用奋斗圆梦
2018年12月25日,总装技术负责人栾浩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梦天实验舱工作舱结构初样产品。从那天开始,一个平均年龄仅有27岁的总装团队诞生了。
为了在舱内狭小空间敷设通风系统,他们可以一整天蜷缩在工作舱内连续工作;为了按节点交付900多台单机的安装,他们自愿放弃周末休息、探亲假和年休假;为了保障计划节点“后墙不倒”,他们有人将婚期一拖再拖。面对攻关的苦、长期出差的累,这群“95后”从未抱怨,而是说:“能参加到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研制过程就是一名幸运儿。”
“梦天实验舱工作舱是上海航天首次承担密封舱的总装任务,不同于以往非密封舱段的总装要求,不仅是复杂程度的升级,对舱内洁净度、环境微生物指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副总师柏合民说。
面对攻关难题,柏合民带领总体总装团队紧急开展方案设计、提前演练进舱流程、固化操作流程,以总体担当保障了计划节点的顺利完成。实施当天,密封舱“五小将”在总装一岗顾宋庆带领下进入工作舱,为降低进出舱动作给舱内环境带来不可控的风险,5个人在密封舱内连续工作长达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直至问题完全解决。协作单位在感谢信中写到“训练有素、沉着应战”,这是对“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最完美的诠释。
随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完成一次展开,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太阳帆板二次展开,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至此,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完成建造,标志着中国“太空实验室”全面建成。
这一刻,“天上宫阙”不再是古人的神话梦想。“梦天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那句沉甸甸的誓言:“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