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蝶变”科技园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一期开园
昨天,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一期(西楼)正式开园。 本报记者 刘平摄
本报记者 孙奇茹
首都商务新区建设再落重要一子。昨天,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一期开园,曾是华北最大服装批发交易中心的“大红门”正式变身,为推动大红门地区功能重塑、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推进高精尖产业向南中轴地区集聚发展按下“加速键”。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
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和古铜色的格栅在阳光下交错呼应,超大的采光中庭从一层贯穿七层。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人声鼎沸、商户穿梭的服装商贸城。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毗邻南三环,位于中轴路和凉水河交会处,园区总建筑规模19.5万平方米。该项目曾为北京乃至华北最大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之一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的指引下,去年10月底彻底腾退关停,告别过去的传统功能和业态。
在加速推动区域改造升级的同时,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按照“龙头引领、产业先行”的思路推进产业组织和资源导入。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文化贸易数字贸易和高端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一主两翼”产业定位,目前已引进落地50余家高精尖企业,包括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上市公司子公司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
此次,科技园一期(西楼)率先交付,将为落地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一层同步亮相的1300平方米数智创新中心,利用数字人、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全景式展现大红门和南中轴地区文化底蕴、历史变迁和未来规划,将同时作为入园企业的展示窗口和元宇宙科普教育基地。
西楼还引入了餐饮、银行、超市、创意直播基地等产业服务配套,加上园区配置的约500套人才公寓,共同打造办公、休闲与生活的闭环。昔日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已蜕变为绿色低碳、健康舒适、活力共享、智慧科技的未来科技园区。
打造南中轴城市更新标杆
记者了解到,丰台区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属国企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大红门服装商贸城项目为先导区,共同建设“空间+投资+服务”于一体的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共同打造南中轴城市更新示范的新标杆。
丰台区委常委、副区长崔旭龙介绍,丰台区深入实施丰台发展合作伙伴计划,近年来相继出台“丰九条”“独角兽八条”“高新八条”“新开放五条”等扶持政策,在空间载体、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市补贴、高管个税、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奖励和补贴,在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集中发力。2022年,丰台区兑现政策实际扶持资金约10亿元。
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关村发展总经理助理、中建投公司董事长苗军介绍,园区建立了“空间+投资+服务”的新型运营模式,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创新集成服务体系正全面导入南中轴地区,打造具有丰台特色的“中关村创新社区”。
瞄准数字经济新高地
开园当天,前景无忧、鸿游科技、汉捷科技、优游AI、中环丰清等一批入驻企业代表获颁了开启园区大门的“金钥匙”。其中,前景无忧公司是一家专注新一代电力载波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及模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李焱告诉记者,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有突出的地理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入驻园区有利于缩小管理和研发半径,提升公司规模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园区共落地企业52家,特别是在元宇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集聚了一批代表性企业,其中不乏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集群态势初显,为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据悉,园区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工程建设和产业招商蓄客,预计2023年全园开放。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将面向科技前沿、关键技术和创新领域全力构建产业生态,力争通过3到5年的培育涵养,集聚超过150家企业,元宇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占比70%以上,实现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