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市场 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在我省各界热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再次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而且把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纳入2023年民生实事。从去年高标准建设零工市场实现市级全覆盖,到今年的县县全覆盖,这项暖心工程无疑会让更多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
长期以来,站在马路边“揽活儿”是许多进城农民工打零工的传统方式。然而,这种看似没有门槛的“站马路”等活,面临着秩序乱、环境差、信息匹配度低、权益难保障等瓶颈。为更好地促进零工人员实现就业,人社部等5部门去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稳就业就是保民生,就业稳则经济稳、社会稳、人心稳。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已成全国各地有效增加就业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零工市场建设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农民工和困难人员就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以我省首家零工市场——运城零工市场为例,运营两年多来,从场地、平台、服务等多方位发力,创新性提供岗位供求、职业培训等“全链条”就业服务,促进灵活务工人员就业增收。如在硬件方面,市场有零工对接部、职业介绍窗口等“六部五窗口”,有架子工、砌砖工、管道工等待工区。软件方面,引进智慧就业服务系统,动动手指就能精准筛出匹配信息。针对“吃住难”的问题,市场推出“520”暖心服务模式,即供应5元营养午餐,提供每晚两元的临时休息室,免费租赁各种简单工具。同时,还积极联系培训机构,为零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至去年9月,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技能培训2000余人,促成就地就近就业8000余人,帮助1万余名农民工外出就业……正如一位务工人员所说:“零工市场让我们这些漂泊多年的务工人员有了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运城市积极探索零工市场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全省各地借鉴运城经验,各类零工市场、零工就业服务大厅、零工驿站等多元化的“零工载体”正在强力推开。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发展新趋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在体现公益性的基础上,其便利性、功能性、规范性也应因地制宜,创造性打造零工市场。须完善场地设施支撑,提升供需对接信息化水平,建立“即时快招”服务模式,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暖心的便利服务和劳动权益保障。同时,对那些待工时间长、低收入家庭、残疾等零工人员要加强就业帮扶,全力保障零散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下,有活干、能挣钱”,充分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零工市场中会有越来越多掌握高技能、适应互联网生态的年轻人活跃其中。建设完善零工市场,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质量,就是托举起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陈力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