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爱尔眼科“研学兼修”20载:“医”心为你,“眶”护光明

发布时间:2023-02-16 16:36:00来源: 人民网-湖南频道

  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拉锯,有时就是微米间的较量——疑难眼眶疾病的诊疗正是如此。归属于交叉学科的眼眶病,因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病重时危及生命,一直是眼科领域中的“高精尖”。

  但多年来,从事眼眶病诊疗的医生并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眼眶病诊疗的复杂性:不仅需要医院全科技术支持,医生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还需要大量的病例做支撑。甚至,眼眶病的临床科研整体水平也亟需提升突破。

  基于此,2022年爱尔眼科以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的“高姿态”,不断推动眼眶病全行业乃至全眼科医学不断向前。在帮助更多医生练就眼科硬扎“手艺”,“眶”护光明的同时,着力提升疑难眼眶疾病专家团队的科研能力,在一个个眼眶病的临床难题中打破壁垒,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以科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

  过去的2022年,于爱尔眼科而言,无疑是标志性的一年。

  这一年,爱尔眼科迎来了20周岁;这一年,教授孙丰源携团鼎力加盟;这一年,爱尔眼科眼眶病及眼肿瘤学组正式成立;这一年,爱尔眼科携手承办疑难眼眶病国际论坛暨全国眼眶病眼影像学习班……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规模和医疗服务能力的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在“创新驱动,科技爱尔”发展战略的支撑下,现已构建起创新型科教研一体化平台,无论是临床患者服务还是基础研究、学术研究、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都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而这,正是孙丰源及团队成员博士吴桐、王丽娜、黄晓明纷纷加盟爱尔眼科的缘由之一。

  “加盟爱尔(眼科)无他,尽毕生所学,与志同道合的眼科同仁并肩前行,共同捍卫患者‘眼健康’的权利。”孙丰源表示,爱尔眼科非常注重眼科的临床、科研、人才培养的发展理念,旗下的医院布局广泛,这对我国眼眶病的治疗,保障人民群众的眼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在孙丰源看来,爱尔眼科眼眶病及眼肿瘤学组的成立,对整个眼眶病及眼肿瘤的医疗行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学组成立后,能更好地发挥爱尔眼科专家团队优势,推动优质眼眶病诊疗技术真正辐射到全国各地,惠及更多眼眶病患者。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疑难眼眶及眼肿瘤疾病攻坚克难,为持续推动眼眶病及眼肿瘤这一细分学科的科研临床发展贡献力量。”

  科研无止境,攀登永不息。即便是荣誉满满、众多头衔加身的孙丰源教授,也从未停止探索进取的脚步。

  多年来,孙丰源团队持续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相关领域进行研究,贡献出三项享誉业内的重大研究成果: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的分化与去分化的模型,并发表于甲状腺领域的杂志《Thyroid》;吴桐博士主持的甲状腺相关眼病研究,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晓明博士关于甲状腺眼病的重大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杂志《Disease Markers》上。

  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上,该团队也在积极探索——开发3D眼科肿瘤影像重建系统,开发新型眼眶骨填充材料聚醚醚酮(PEEK)。值得一提的是,后者是目前仅有的两项之一关于PEEK应用于眼眶骨折的研发。

  放眼国际,学无止境

  让患者“病有所医”

  多年来,我国从事眼眶病诊疗的医生并不多,原因之一就在于眼眶病诊疗的复杂性。

  “它需要医院全科技术支持,医生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比如内外科、神经科、耳鼻喉科、影像学、病理学、放射学……都缺一不可,否则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病例做支撑。”孙丰源如是说。

  如何为国家和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让两代眼眶人的成果得以传承和发扬?对此,孙丰源团队在我国眼眶病创始人、著名专家宋国祥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举办了中国“眼眶病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截至目前,毕业学员已超千人,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输送了一大批眼眶病方面的领军人物,被誉为“眼眶病医生的摇篮”。

  实际上,爱尔眼科也在不断为我国眼科医生搭建深入学习、交流、合作的桥梁与平台,持续书写眼健康医疗行业新篇章。其中,于2022年在四川成都携手承办的疑难眼眶病国际论坛暨全国眼眶病眼影像学习班,就是一个缩影。

  据了解,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次举办以眼眶病眼影像为主题的国家级继教班。其间,共邀请包括国际、国内30余名眼眶病领域权威大咖、顶尖学者、著名教授授课,旨在促进眼眶病影像学术交流,提升眼眶病影像诊断的精准性,为行业培养更多的眼眶病专家。

  未来,爱尔眼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疑难眼病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规范化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学术热点问题,主办或承办疑难眼病相关学术交流会议,助力解决更多疑难眼病的诊疗问题,最终惠及广大眼病患者群体,让其“病有所医”。(陈炜、文波)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