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湖南省分行多策并举增加外汇市场主体便利化的获得感
近年来,建行湖南省分行紧跟监管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送政策、提能力、优服务、重赋能、强督导”五大专项行动,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南省分局专题部署的“外汇便利化政策畅通年”活动中,荣获先进单位称号。
积极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
2022年初,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获批湖南省第二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成为建行湖南省分行第一批试点企业。
参加试点前,企业准备付汇相关材料需要先整理付款清单,然后根据清单查找并打印发票、报关单或者合同等单据,付汇指令经相关授权人操作后传送到银行,银行逐笔进行真实性审核后再处理付款。完成一批30笔的境外汇款,从企业资料准备到付汇完成耗时3-4天。
而参与试点后,湖南建行为其制订了“便利化+批量付汇”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企业只需在网银端录入每笔汇款对应的收款人、金额等关键信息后,就可同时向多个收款人发起批量汇款。整个流程实现了电子化,且银行不需要逐笔审核单证,半小时就可以完成支付。企业不需打印纸质凭证、不需扫描,每年可节省直接和间接成本近10万元。截至目前,企业享受了一年的政策红利,建行累计为其办理了1445笔试点业务,金额约1.2亿美元。去年3月,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还作为全国6家企业代表之一,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的全国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上发言,得到了外管总局的点赞和肯定。
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建行已备案核准三个批次共计22个客户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截至去年末,办理试点业务3348笔,合计金额77134万美元。同时,开展了8场便利化培训及公开宣传活动,陪同外管逐一走访便利化客户,得到客户及监管机构一致好评。
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
“建行不仅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还帮我们打通了跨境业务的‘任督二脉’,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了!”娄底市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申先生对建行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赞不绝口。
娄底市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一家主要经营板材深加工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不但新订单少了,存量订单也面临逾期交付风险,应收账款回笼慢,人工、物流、原材料成本齐齐攀升,企业经营资金压力大。
建行娄底市分行获悉后,迅速组织人员为该企业制定了综合授信方案,一面“输血聚能”,一面减费让利,成功为该公司授信1000万元,完成流动资金贷款支用970万元、办理跨境融资性风险参与业务30万元。此次成功试点娄底市中资企业第一笔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也标志着全省首笔科技型小微企业跨境融资性风险参与业务成功落地,娄底市外管局特为娄底建行发布喜报和表扬函。
在长沙,湖南建行还与湖南高桥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进行系统对接,于2022年9月16日正式上线,并于9月20日实现首笔业务落地, 得到客户及监管机构高度肯定。
在线下,该行成功参展2022年湖南(长沙)跨境电商交易会,打造了以“跨境电商,金融赋能”为主题的特色金融展馆,实现省内首笔跨境易收款落地。
在线上,该行研发“跨境快贷-电商贷”,创新融资服务助力跨境电商发展;积极探索大宗商品融资数字化转型。与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合作,办理了国内水泥行业首笔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全面力推“关银一KEY通”
2月15日上午,长沙海关、武汉海关、南昌海关及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湖北省分行、江西省分行关银六方通过线上签约方式,共同签署了《“湘鄂赣跨省一 KEY 通”项目合作备忘录》,宣布三省进出口企业可在三地制卡一体化合作代理点办理“关银一Key通”业务,为湘鄂赣跨区域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关银一KEY通”是建设银行总行与海关总署合作达成的便民惠企项目,通过发挥建设银行网点布局优势,解决了进出口企业申领、维护电子口岸介质不便的社会痛点。企业可以通过其登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等渠道申报进出口业务,也可以登录建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办理金融业务,“一站式”满足企业电子口岸入网+线上金融的综合业务需求。本次三地制卡一体化项目的落地将实现三省企业电子口岸卡业务既可以就地就近办,还可以跨关区到其他两省办理包括制发“共享盾”、新增、解锁、信息变更、证书更新等电子口岸业务,最大限度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截至目前,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在全省开设了电子口岸合作制卡代理点26个,是全国代理点开设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在省内全覆盖的基础上,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还主动延伸电子口岸服务触角至浏阳、临澧、醴陵、望城等重点县域,并与长沙海关共同开发建设了“关银一KEY通”共享盾智能服务平台(掌上智能制卡系统),实现电子口岸安全产品制发全流程掌上办理,用心用情精准服务进出口企业。自“关银一KEY通”项目在该省开展以来,累计发放近1.6万个“单一窗口共享盾”,惠及超9100家外贸企业。(吴辉云、谢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