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用心用情打造更多艺术精品(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3-03-24 14:33:00来源: 人民日报

  “才下春晚,就上‘村晚’”。作为演员,观众的喜爱就是对我们的鼓励;持续培育新的观众群体,婺剧才会走得更远。

  作为一名婺剧演员,能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现场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无上的光荣和一生难忘的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让身为文艺工作者的我们备受鼓舞,也更加认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俗称“金华戏”,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婺剧来自民间,接地气,音乐高亢激越,动作夸张生动,表演风格粗犷有力,给人听觉上的享受和视觉上的冲击。2006年浙江婺剧团成立50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门发来贺信,勉励浙婺把握时代脉搏,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我14岁考入浙江婺剧团,主攻刀马旦,青春是在练功房中度过的。跌扑滚翻的毯子功、刀枪剑戟的把子功,从早到晚,除了演出就是练功,连双休日也很少休息。歇下两三天,就心发慌,不知道腿还能不能抬,手上的花枪会不会掉。每编排一个新戏,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从角色的造型、动作到内心,不停揣摩。在浙江婺剧团,有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帮助新人成长,国家一、二级演员甘当配角,不遗余力传授经验。我的老师是婺剧名家陈美兰,她不仅将一身绝技倾囊相授,还在艺术人生的顶峰期,就把舞台中心让给学生。她说,一部优秀的大戏并不专属于某一名演员,年轻人能赋予传统剧目新活力、新内涵。我的成长,就得益于老师们真诚无私的“传帮带”。而今,我也有责任把这个接力棒传下去。认真教学生带学生,帮他们编戏排戏,为他们配戏,看到他们站上省级、国家级大赛的舞台,比我自己站上去还要高兴。

  作为传统剧种,婺剧想要开拓演出市场并不容易,必须守正创新,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精品。拿婺剧经典作品《白蛇传》来说,传承到我们这一辈时,就需要在保留传统底色基础上融入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根据演员的艺术特长再度加工提炼,使剧情更加紧凑,可看性更强。排演婺剧新剧目时,我们也注重吸收舞蹈、体操、杂技等艺术形式优长,想方设法提升剧目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让婺剧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青春,圈粉更多年轻观众,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2007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无论排练还是演出,在鲜花和掌声背后,我意识到还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39名演员在戏曲节目《华彩梨园》中精彩亮相。大年初一,我们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金华,因为初一到初四在中国婺剧院要开展“迎新春婺剧惠民演出”,初五紧接着就是送戏下乡,演出持续了整个正月。村民们说我们是“才下春晚,就上‘村晚’”,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盼着呢!2月中下旬,我们在武义温泉小镇演出,4天10场戏,吸引了15.8万人次观看……

  婺剧的根在农村,婺剧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广大戏迷。有的戏迷朋友一直跟着我们,甚至翻山越岭走很远的山路赶来看戏。可能有的戏已经看过几十遍了,但每次看还是那么享受。作为演员,观众的喜爱就是对我们的鼓励;持续培育新的观众群体,婺剧才会走得更远。我们每场演出都保证有优秀演员参演,让村民们在家门口看到精彩大戏。考虑到农民朋友喜好,我们还精心改编、排练了一大批传统剧目,丰富了戏单。同时,也为许多剧目打造了“农村版”,在阵容、布景、灯光等方面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合农村的舞台。

  我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也在持续深入地学习领会,每一次学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我会持之以恒,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和艺术风范,用心用情打造更多艺术精品,塑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形象,为丰富百姓精神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演员)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