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发布《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
人民网天津4月25日电 4月24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介绍了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总体考虑和主要任务。
王旭介绍,行动方案聚焦“四个面向”,以服务天津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思考、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发挥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的集成效应,推出了一批含金量高的创新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创新举措,全力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推进通道,以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推动产业强、经济强、竞争力强。
行动方案包括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明确了10个方面33项工作任务,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人才引领驱动问题。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行动方案紧密结合天津市重点产业、学科、平台的需求,设计了“智汇津门”计划,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引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和杰出人才培养两个专项,创建顶尖科学家工作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天津队”。延揽储备青年人才,实施青年人才引进专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博士后支持项目,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培养选拔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聚焦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按照“一产业链一培养计划”的思路,培养选拔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发挥各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构筑引智引才网络,以才识才、以才荐才、以才引才、以会聚才,实现“天下才天津用”。
二是解决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问题。把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高水平特色大学、培育壮大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夯实支撑科技创新的学科专业基础。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梳理形成人才培养清单,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推进学科链产业链一体发展,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型产教融合促进模式,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提升学科专业、人才供给与天津市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三是解决科技创新能力问题。教育和人才的发展最终要落脚在引领科技创新上,才能产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效能。行动方案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和对接,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创造,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建立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推动国家级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扩容,加强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支持产业发展能力,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增强科创园区创新策源能力,突出功能性服务性,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全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其中,“天开园”要通过设立创业种子基金、“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大量引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举办高端论坛、融资路演活动,组建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等措施,形成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支撑体系。全市高校要把天开园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试验田,探索“学科+人才+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组织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开放科研设施,校企协同攻关、联合培养,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在园区孵化科技型企业,高校产出的重大科研成果优先在园区转化,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解细绳”2.0版,完善市场化技术转移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要搭建高校企业握手通道,建立市、部门、高校三个层面的对接机制,制定系列校企对接清单,举办校企对接会,培育引进技术经理人队伍,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和概念验证平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津落地转化。对高校院所应用前景广阔的科研成果组织路演,促进校企对接和投融资支持。对企业提出的项目,组织高校揭榜挂帅。对上述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项目,给予科研立项支持,市领导牵头组织保障。
四是解决体制机制贯通融合问题。行动方案从京津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创新生态三个方面用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政策、机制的整体性、连贯性、互补性。首要的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发力。要完善京津冀合作机制,在政策衔接、平台搭建、要素流动、资源共享方面见行见效。与京冀签署新一轮教育、科技、人才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开展新一轮合作,省部市共建中国民航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载体建设,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胜势。深化科教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项目举荐制度,下放职称评审权,支持优秀干部、人才到产业园区和高校院所双向挂职交流,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完善科技奖励激励机制,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实施高校分类管理、教师分类评价,专项考核高校服务产业成效,提升人才创新能级和动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采取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强化数字赋能、争取国家资源等措施,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争取更多人才、项目、平台、资金、改革政策在津落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