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强监管、严执法 河北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3-05-29 14:30:00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石家庄5月26日电 (商帆)“河北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以来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7.1万家,整改问题1100余个。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3500余次,从严从速查处了一批误导、诱导超量点餐以及问题整改不到位等违法行为。全省共查办各类餐饮浪费案件574件,进行了行政处罚和案例公示……”5月26日,在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贝军介绍说。

  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安排部署,河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于今年3月至5月开展了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坚持依法监管和宣传教育相结合,聚焦餐饮浪费突出问题,深入一线、经营单位、群众,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制止餐饮浪费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对餐饮服务业满意度持续提升。

  打出“组合拳” 三方面举措制止餐饮浪费

  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民行动,建立健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共治机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打出一套制止餐饮浪费“组合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该局成立了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会商调度、督促落实、简报交流、协调联络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对各地工作开展调度,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纳入对各地食品安全考核内容,进一步增强各地监管部门的责任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了上下贯通、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是突出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该局持续开展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的宣传教育和现场监督指导;将制止餐饮浪费作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重要内容;指导经营者精准采购、科学储存、适度加工、合理供餐,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等创新形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灵活简便、份量适宜、绿色健康、安全放心的餐饮食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提示合理点餐、餐后帮助打包成为服务标配。指导经营者就厉行节约、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加强自律,落实主体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宣传教育、正向激励和执法处罚并重,树立正确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各级监管执法人员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海报,设置宣传桌贴,动员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场所播放宣传片,不断扩大专项行动影响力。在强化经营场所现场宣传的同时,发挥各类媒体力量,以“红黑榜”等形式公示优秀经营单位和存在问题经营单位,强化舆论监督。省局指导省团餐协会开展了全省餐饮业“文明餐桌示范单位”培育选树活动。经过评议,首批授予40家经营单位“文明餐桌示范单位”称号,于3月21日举行了授牌仪式,进行了通报表扬和工作经验交流。省团餐协会制定公布了《餐饮业文明用餐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推进“文明餐桌示范单位”制度化、规范化,推动行业整体文明水平提升。

  专项行动效果显现 节约、健康消费的风气日益浓厚

  贝军表示,几个月以来,在监管部门、经营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专项行动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科学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面向餐饮服务单位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实施规范化管理和开展自查整改,食品购进、储存、供餐各环节浪费进一步减少,点餐、用餐环节浪费进一步减少,餐厨废弃物产生量进一步下降。

  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宣传倡议等活动,督促入网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页面准确公示菜品原料、口味、份量等信息,避免消费者误选错选造成浪费。积极推广外卖食品“食安封签”,保证餐饮食品配送过程安全,避免受污染等情形导致的浪费。在流量支持、设置“粮食节约行动”徽章等举措的鼓励下,多地平台在经营页面开展了相关宣传提示,上线一人套餐、小份菜等数万个品种,成为了制止餐饮浪费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二是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执法水平不断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强化责任落实,深入一线调研督导,做好宣传培训、监督指导、行政执法等工作。推动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指导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制止餐饮浪费社会共治水平进一步提升,为长效机制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全社会节约消费、健康消费的风气日益浓厚。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宣传教育,推动宣传教育进餐厅、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单位,服务人员提示适量点餐取餐成为标配,制止餐饮浪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节约消费、健康消费的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节俭、环保、文明的消费习惯日益巩固。

  下一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认真总结专项行动工作经验,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打好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持久战”,共创节约消费、文明消费新风。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