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左旗:教育基地里“珍藏”大爱故事
“是您为我敞开怀抱,是您赐予我甜美的微笑,自从有了您,辽阔的草原啊!我再次生在幸福的天堂,美丽的草原是我家,我是个幸运的人……”
近日,在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歌声悠扬,像娓娓的叙述,唱到人们的心里,唱响在草原深处……
这些歌者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而这首歌曲《幸运的人》歌词就出自3000名“国家的孩子”其中一员道·满都日娃之手。
耳顺之年的道·满都日娃是第一批被送到苏尼特左旗抚养的“国家的孩子”,如今回忆起当时创作《幸运的人》的场景,她的内心依然不能平静:“写前两段的时候,我自己哭了起来,在那么艰苦、那么多孩子的情况下,草原人民用博大的爱,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长大,太不容易了。”
道·满都日娃一边回忆着创作歌曲时的感受,一边带记者参观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馆内由一个序厅和左右两个展厅以及一个特别体验区4部分组成,陈展各类历史物件191件、“国家的孩子”人物图片80幅、影像视频资料4部。
走到陈展物品展厅,另一名“国家的孩子”通拉嘎指着展柜里一双做工精湛的蓝色丝绸面料绣花鞋,讲起了她的故事:“这双鞋是我亲生母亲留给我的唯一物件,我穿它来到了草原,底子穿破了,我的草原母亲给我纳了现在的皮鞋底,这双鞋承载着两位妈妈对我的爱。”
通拉嘎说着一口流利的蒙古语,血液里早已融入了草原的基因。今年65岁的她,精神矍铄,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聊天的深入,我们的思绪也跟随通拉嘎回到了2010年。这一年,由“国家的孩子”组成的“寻亲团”,去到安徽和上海等地。
60年的草原生活,本应是江南温婉女子的通拉嘎变成了淳朴的草原女儿。“当时看到繁华的城市,发展水平那么高,心里高兴又羡慕。衷心希望,我们的大草原也要发展得这么美好。”通拉嘎说。
2010年8月,道·满都日娃在通拉嘎等朋友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家的孩子”爱心协会,协会从当初成立时的70名会员,如今已发展成为200多名,会员从苏尼特左旗扩大到各盟市、旗县,其中有牧民、退休老干部,还有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尽自己的力量对孤儿、残疾人、老弱病人进行资助,并积极参加一些爱心活动。
道·满都日娃说:“额吉的爱像草原一样宽广,我们不但要将这份爱播撒出去,还要将这份爱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老人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截至目前,“爱心协会”已经帮助67名困难学生和大学生完成了学业。他们与草原融为一体,用实际行动报答深爱他们的草原和家乡,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北疆常开长盛。
我们边聊边走,看到陈展物品展厅中还有很多书籍,其中一本书《守候生命的故乡》的作者正是道·满都日娃。
2016年12月,她四处奔波,收集了全区范围内170名“国家的孩子”的故事,用半年时间形成了40万字的初稿资料,于2019年正式出版。她用文字将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血缘的爱,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深情和担当记录下来,让这段传奇的故事永远流传。
苏尼特左旗民委工作人员朝鲁门说:“我们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为切入点,打造了这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希望通过这些展陈带领大家走进充满爱和希望的苏尼特草原,打开‘国家的孩子’动人的历史画卷,感受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传承,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力量。”(记者 巴依斯古楞 见习记者 张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