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6月26日晚,在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前夕,由省政府主办,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外事办、省投资促进局承办的以“品鉴山西、拥抱世界”为主题的“山西之夜”在天津成功举办。以美食连接世界,以音乐沟通心灵,唱响对话合作进行曲,一个“转型、开放、进取”的新山西给海内外嘉宾留下美好印象。
魅力山西,闪耀津门。山西人带着满满的诚意来了,精心展示,不遗余力,通过精心编排的山西特色文艺演出、精心准备的“晋味”冷餐会,以及反映山西经济发展活力、深厚文化底蕴的一系列展览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山西新形象。山西人带着满满的期待来了,邀请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各界嘉宾出席,扩大朋友圈,共话全球商机和山西未来。
“此次‘山西之夜’活动,是山西在世界经济论坛的首秀,是宣传山西新形象、提升山西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大举措,是一次开放之旅、文化之旅、思想解放之旅,开启了山西对外开放的新航点。对于持续推动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合作将产生积极影响。”省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春权表示,“今后,我们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晋津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能源安全、文旅康养、职业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全面复制推广落实国家自贸区先进经验做法,利用好各种对外开放的经济合作平台,加快融通开放步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山西力量。”
省文化和旅游厅承担了“山西之夜”文艺演出任务。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志仁说:“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多次赴天津实地考察演出现场条件,同时经过全省遴选和数次完善,最终确定了具有浓郁三晋风情、适宜冷餐会伴宴的11个节目,既有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桃花红杏花白》、新创力作《木塔传说》《黄河古镇》,又有戏曲技巧荟萃、民乐、民舞,还有木偶、面食等非遗技艺。此外,在展示区域,安排了人物肖像剪纸、平阳木版年画、漆器文创等山西非遗互动体验项目。可以说,‘山西之夜’文艺演出塑造和展示了新时代山西热情、好客、开放、包容新形象。”
“希望借助夏季达沃斯这一国际性平台,把我们山西的面食宣传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爱上山西。”山西会馆服务总监李昆坚守岗位,一直在现场忙碌。她笑着说:“这一次,山西的品牌产品齐聚,受到了国内外嘉宾的关注。以后要努力学好外语,和外国朋友深入沟通。”
“我来自中关村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此次应邀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特意前来感受‘山西之夜’,我认为这种活动形式很好。虽然目前和山西还没有合作,但希望借此机会加深了解,下一步积极谋划在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合作。”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创新官闫军说。
“夏季达沃斯这个平台更大,这次山西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也借此机会,见了好多山西朋友。”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迈胜医疗董事长田源说,“前段时间刚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新年会,这次又主动来参加‘山西之夜’,我觉得山西经济发展潜力很大,有能源、有资源、有市场,是个投资合作的好地方。公司目前正在跟山西方积极对接,期待进一步合作。”
“‘山西之夜’文化色彩浓厚,很受大家喜欢。我对山西印象很好。”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勇博士说,“山西是能源大省,相信我们将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在绿色环保、低碳转型、现代农业等方面。”
在“山西之夜”,感受山西之“进”。多国政府官员、跨国公司负责人和驻华机构代表表达了对山西厚重文化的赞美之情。嘉宾们感叹山西不只有壮美的表里山河、富集的资源禀赋、重商传统和开放基因,更有奋力前行的精气神。当前,山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在这里,更多山西软硬实力被世界发现。
晋津合作,再启新章。“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近年来转型发展态势强劲,天津与山西人脉相通,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合作基础扎实。期待未来有更多合作。”天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站在天津,瞭望世界。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成为全球新领军者分享经验、携手发展的高端对话合作平台,在唱响开放与合作的时代强音中,不断彰显出独特魅力和影响力。作为“一带一路”大商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我省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机遇和战略,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能源和产业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奋起直追,奋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播种希望,成就未来。一位山西网友说:“时隔多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终于再次举办。回想之前有幸作为达沃斯外方志愿者亲自见识到来自世界各地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人受益匪浅。‘山西之夜’首秀夏季达沃斯,希望能借此机会对外展现出山西的品牌和文化,吸引更多投资,促进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重振晋商雄风。”
在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山西之夜”,发现山西之美,更发现山西之“进”。期待山西与国内外企业未来有更多更好的合作。(记者闫杰 安晓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