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草厂老居民谈胡同变化:“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美景吸引中外游客打卡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池梦蕊)7月2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区长周金星等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作为一名在草厂四条胡同生活了76年的老住户,朱茂锦现场分享了自己亲历的、感受到的老城胡同变化。
家住前门街道草厂社区的居民朱茂锦是胡同里生,胡同里长的老北京人。随着胡同里市政设施、绿化景观的逐年完善,朱老爷子逢人便说,胡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城区在2017年开始,对胡同里的架空线实施入地工程。六七十年代,胡同里电线杆子的作用就是往各家各户引进照明电线,后来随着社会进步,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线光纤纷纷出现,这些线全成为了老电线杆的“负重”。“架空线入地以后,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胡同再也看不见那些杂乱的‘蜘蛛网’了。”朱茂锦说。
胡同里的绿化也跟上来了,见缝插针,四季都有美景。“胡同绿化充分利用空间,增添了很多绿化小景观,现在在胡同漫步,抬头能看到绿藤葡萄架、角落里有盛开的应季鲜花、墙边种着几颗绿竹、空调座机也精心设计成花箱小品……”朱茂锦每天早晚都会去家门口的三里河公园转转,“大家都说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既舒适便利、又愉悦身心,听着别人的称赞、看着越来越靓的胡同,我也是由衷感到开心和自豪。”2017年,东城区完成前门三里河的绿化景观建设工程,经过对河道景观、居民住宅等一系列的改造,这里重现了“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景,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慕名打卡。
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东城区对胡同的改造,不光停留在外部环境提升上,还延伸到了居民的院子里,近年来,东城区还推出了“美丽院落”项目,前门街道迄今已有数十个院落进行了改造。社区还成立了“小院议事厅”,改造中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都由大家商量着办,很多居民的院落重现了“天棚鱼缸石榴树”的胡同美好景致,院落里还增设了晾衣杆、太阳能灯等便民设施,让胡同居民们的生活更方便,也让院落更美丽。
如今,在东城,曾经狭窄杂乱的胡同如今变得宽敞明亮起来,居民家里用上了电采暖和全电厨房;昔日“冬冷夏臭”的公厕,也装上了新风系统和采暖设备,“闻味儿找厕所”成为了历史;还有装扮成花盆的宠物便便箱、上下台阶的“爱心扶手”、居民院儿里的感应式太阳能小夜灯……众多巧思设计实实在在方便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一大批街巷胡同成了游客们争相拍照打卡的“北京最美街巷”,古色古香的街巷建筑、优美整洁的居住环境,让老胡同居民的现代生活更加安心暖心、蒸蒸日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