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惠及10万余居民 丰台14处小微城市公共空间竣工亮相

发布时间:2023-09-13 11:33:00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桥下的灰色空间变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桥隅洞天”,植被杂乱的街角变成了花草郁郁葱葱的“金角银边”……丰台区的变化在每一个细微的角落处处显现。

  9月12日,“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丰台区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整治成果创新发布活动举行,丰台区14处小微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更新和环境提升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通过责任规划师专业规划设计、属地社区和居民共建共治共享,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改善百姓“家门口”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治理格局创新。

  丰台14处小微城市公共空间“焕新”

  “改造完,在家门口就有玩儿的地方了,孩子特别喜欢,每天吵着要来玩儿!”在马家堡街道嘉园二里小区南广场,曾经百余平方米的闲置空地,摇身一变,成了绿树成荫的“乐活儿童公园”,一片片的绿化让人仿佛置身天然氧吧,浅黄色的儿童广场上,可爱的玩具矮马跟随小朋友的节奏跳跃,空气中弥漫着欢声笑语。

  嘉园二里“乐活儿童公园”是丰台区今年年初启动的14处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整治项目之一。截至目前,14处小微公共空间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成效覆盖周边近20个社区的10余万居民。

  “这个项目是全区比稿第一名,自己的花园自己来建,从设计到细节的处理,都由居民拿主意。”马家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郑荣甫介绍,嘉园二里小区公共空间狭小、设施陈旧,群众改造呼声极高。作为马家堡街道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试点社区,在居民、责任规划师和街道社区三方的齐心协力下,将单一的观赏性绿化空间,向集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转变。

  改造后的“乐活儿童公园”完成了“腾笼换鸟”式的转变,而“人人成为规划师”的改造过程也产生了“化学反应”。目前,由598名社区老党员组成的“我嘉支部”继续启动“我家门前从我做起——轻整治计划”,使低效闲置的“小微空间”通过民愿民智民心参与社区建设而得到更新再生,让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更强了。

  不仅仅在马家堡街道,14处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整治都各具特色。据了解,此次改造提升主要针对“街头边角场地、社区闲置空间和桥下低效空间”三类形态,分布在马家堡街道、南苑街道等6个街道。

  作为街头边角场地的代表,中关村丰台园中环西路街头地块,绿化凌乱、植被单一、空间封闭。升级后的空间变身“城市·科技景观客厅”,在改造过程中充分结合员工休闲健身、娱乐交友等需求,将封闭的绿化环境与道路联通,打造开放空间,提供宣讲平台、健身广场等多个功能分区,为周围工作人员及居民提供休息锻炼场地,提高整体场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在南苑街道,五爱屯小区则是利用社区内部的闲置土地,打造“社区中的生态花园。整体设计以生活·自然·探索为理念,整个场地进行了动、静分区,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通过翻新廊架等设施,增设无障碍坡道,重塑了绿化景观等方式,使场地使用体验得到质的提升。

  居民参与式规划推动公共空间升级

  小微城市公空间是指尺度较小、布局分散的城市微空间,是城市中分布最为广泛,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阶段和“疏整促”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丰台区一批分布散、面积小、不规则、权属杂的小微城市公共空间亟需通过更新改造实现再生和转型。

  “2022年初,丰台区梳理居民家门口的低效空间、闲置场所,全面启动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改造工作,争取到市级资金支持,充分体现了小投资、大成效的建设初衷,切实改善了百姓身边的生活环境,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格局创新。”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丰台分局副局长赵菲介绍。

  此次改造提升的14处小微城市公共空间紧扣百姓需求,关注“12345”投诉率较高、居民改造意愿强的生活居住区,通过搭建社区居民议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居民座谈等方式,充分征求产权单位、社区居民的自主更新意愿和功能需求,探索居民参与式规划路径。项目完成后,社区居民制定使用维护公约,形成微空间维护志愿者小组,推动形成社区共治的长效机制,共同推进百姓身边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在解决百姓需求的同时,改造过程中还有效进行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据了解,此次改造提升以小成本、高质量、精细化为标准,通过实用设计、轻量化改造,补充完善了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的休闲健身、儿童游乐等功能。同时,通过还绿补绿,结合气候条件营造特色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社区局部微气候、微生态,实现功能和环境双提升。

  下一步,丰台区将联合责任规划师持续发挥制度优势和技术专长,把居民百姓家门口步行15分钟范围内的微空间、微功能、微景观找出来、设计好、实施好,不断完善丰台区“全覆盖、全类型、全层级”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