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鲁:走好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之路
金秋九月,硕果摇枝。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2亿元的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正在进行投产前的设备调试。三一集团将与朔州平鲁携手打造国内重要的单晶硅生产基地,以此为基点,平鲁向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进军的转型画卷徐徐展开。
平鲁身处内陆欠发达地区,而三一集团是全球工程机械三强,福布斯全球企业500强。平鲁,靠什么与这样的行业巨头牵手成功?
解放思想,找准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路径
平鲁是山西省第一大产煤县区,煤炭产能1.141亿吨,年均产量1亿吨左右。像众多资源型县区的故事一样,平鲁在因煤而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
2022年的数据显示,该区二产占比70%以上,而二产中90%依赖煤电行业,财政收入90%依赖煤电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山西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表示,“我们要抓住转型发展的时间窗口,通过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破解‘一煤独大’,蹚出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的新路来。”
转型之难,难在路径选择。平鲁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对转型的认识,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平鲁能源大区的发展定位不能丢,必须从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向综合利用新能源转变,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的共识。
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需要挖掘比较优势,锻造发展长板。平鲁除了有年产1亿吨的煤,还有每年将近300亿度的外送电力,如果把用电需求大的硅芯产业等引进来,就能把电的优势转变成产业发展优势,与外送电力相比,同样1度电创造的税收,就能增长十几倍。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朔州市委在科学研判朔州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基础上,积极落实“双碳”目标,作出了倾力打造千亿级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的重大部署,将之作为该市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根本举措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平鲁建设起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聚焦打造光伏、半导体两大产业集群,积极对接引进一批项目。
以丰富的资源优势换取新兴产业的大发展,以新兴产业大发展换取转型发展大跨越,平鲁在实践中认识到,资源型县区的转型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以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找准发展路径。
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企地合作共赢契合点
就在平鲁为转型发展而广撒招商引资英雄帖的时候,三一集团也看到了能源革命的灿烂前景,迅速开启了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全面布局。
共同的心愿创造了合作的契机。
获悉三一集团转型动向,平鲁区委区政府立即全方位梳理在平鲁发展新能源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优势,为三一集团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方案。
平鲁具有突出的能源优势,煤炭产量、发电量、新能源占比三个单项均居“全省第一”,三者协同发力,使得平鲁具备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
平鲁发展新能源优势明显,跳出煤炭看资源,平鲁境内风光资源丰富,属于全国二类地区,年平均风速3.2米/秒,光照年等效利用小时1700小时左右,露天开采复垦地、采煤沉陷区未利用地、退耕还林灌木地等各类光伏用地充足,可容纳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
平鲁园区承载优势明显,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建在平鲁,能够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充分保障。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晋陕蒙煤炭“金三角”核心地带,硅基材料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布局,能够就近辐射内蒙、陕西,进而全面覆盖中西部地区。
更重要的是人。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平鲁的追求,除了成立项目专班,代办所有手续,从项目洽谈开始,围绕三一工作人员的办公、食宿、出行等,平鲁区委区政府都做了精心安排和周到服务。
今年7月28日,朔州市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三一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太原签订总投资12亿元的5GW单晶硅项目。项目的签约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优化营商环境,用一流服务创造项目建设“加速度”
引进前景光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让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平鲁,也是朔州,更是山西的心愿。
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全程参与企地对接,多次深入项目一线调研指导,集中朔州市优质资源,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倾力支持项目加快建设。平鲁区委区政府则提出了“一流项目、一流速度、一流服务”的口号,郝云每天到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平鲁全区上下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800多名建设者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全速推动项目投产。一张倒排工期的作战图摆在平鲁住建局副局长郭步诚的案头,作为施工现场总负责人,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住在工地,时刻紧盯项目进展……
经过企地双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8.5万平米的高标准现代定制厂房已建成,仓储物流厂房已具备使用条件,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等生产要素保障到位。
从5月8日达成合作意向,到项目建成投产,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这也成为三一集团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落地最快、投产最快的项目。
下一步,平鲁将坚定信心决心,持之以恒打基础谋长远,与时俱进探索产业升级之路,推动本地经济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麻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