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而起 平台企业为江苏制造插上数字化翅膀
让数字化融入制造业,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近年来,制造大省江苏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推动企业上云,让云计算助力产业调轻调高调优,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随着“智改数转”步伐加快,江苏集中力量加速企业“链式”转型,支持产业链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一个个“云平台”应运而生,推动了大中小企业协同“链式”数字化转型,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
从产业出发 “链接”下游更多产业
炼钢炉内火红的钢水滚滚翻动,钢花飞溅、热浪袭人,汗流浃背的钢铁工人挥动着钢钎作业……提起钢铁厂,大众的脑海里第一时间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然而,如今走进被称为江苏钢铁工业摇篮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看到的却是一个全新的绿色数字工厂。这里的铁、钢、材生产采用数字孪生技术,24小时不间断,机器即使在黑灯情况下也可照常运转。
钢铁是“强国之基”,也是江苏传统的优势产业。然而传统钢铁行业面临长流程、长时滞、工况复杂多变、工艺和系统数据解析难度大等痛点。特别是在供应链服务方面,钢铁从原材料到耐磨配件成品之间的流通环节多,供应链上的企业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运行成本较高,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全过程。作为南钢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者、支撑者、推广者,近年来,金恒科技以数字工厂为牵引,实现数字工厂和现实工厂的场景、数据同步并实时展示,不仅为南钢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保障,也为钢铁制造产业提供数字化方案。
“作为钢铁行业首个集生产、经营、生态于一体的跨空间、跨边界、跨组织的企业级智控‘大脑’,我们也促进了钢铁企业和下游产业的黏性,探索成本优化路径。”金恒科技副总经理李井先以与钢铁企业合作紧密的造船领域举例说,目前,不少大型船厂都在探索精益造船模式,实现了从一体化拆分到分段建造的转变。这也意味着钢铁企业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不符合造船企业的生产需求,分段配送模式极大地延长了船板制作完成后在仓库中的存储时间,使企业的库存成本剧增。
李井先介绍,针对这一发展需求,金恒科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让钢铁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施JIT这一生产准时制生产方式,解决造船行业对船板快捷交付、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零库存等个性化要求,颠覆了行业原来以产定销的模式,变为“以销定产”、根据客户需求为主的交付模式。如今,金恒科技的客户已覆盖钢铁、能源、矿山、环保等行业,拥有南京钢铁、中国宝武、鞍山钢铁、中信特钢等战略与重点客户100多家。
“双跨”再进阶 全环节融合应用
日前,西藏昌都的采矿场内,一台编号为XE690DK的挖掘机出现了转速偏低的现象。同一时间,数据实时在2700公里外的江苏徐工挖机智慧服务管理平台显示,并自动触发预警提醒,显示该挖掘机转速低于设定值。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服务管理部部长顾海瑞通过分析,推测挖掘机动力输出不足,立即将工单派发到最近的服务网点,请网点服务人员前去诊断。但网点派员无法及时赶到,于是顾海瑞请来技术专家,远程为这台挖掘机重新编写代码、刷新电控程序。5分钟后,预警成功解除,发动机转速逐步恢复正常……
得益于“智改数转”,这样的“远程维修”在徐工集团并非难事。伴随着“智改数转”的不断渗透,心中有“数”,已成为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蝶变的重要手段。作为省内制造型产业链龙头企业,徐工集团深知其中的关键,打造了徐工汉云5G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着“徐工造”的143万台设备,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进行“设备画像”、生成“体检报告”,研发出面向管理端的“远程智慧平台”和面向客户端的“徐工e修”等应用界面2万余个。
徐工汉云是全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徐工将自身的设备制造优势延伸到设备运维和管理。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凯介绍,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此次“双跨”清单中,徐工汉云再进阶,荣登全国第二。自2019年工信部开展“双跨”平台评选以来,徐工汉云已实现连续5年排名跃升,稳居工业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
不仅如此,凭借平台优势,徐工汉云不断提升跨行业跨领域服务能力,不仅将服务延伸到国外,依托机械软硬件的出口,实现挖掘机等大型工程设备的远程遥控与施工管理、无人化作业,拓展了徐工汉云在海外的发展空间,还向不同行业赋能,服务通用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建筑施工、工程机械、新能源、教育等在内的众多行业。徐工汉云目前已有90万台高价值设备在线。由线下发展到线上,由制造延伸到管理,由售后维护提升到分秒级响应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徐工由此转型升级。
龙头“雁领” 更多“云”应运而生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在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雁领”下,越来越多由产业需求而生的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在竞逐“数字引擎”新赛道的同时,也再次用实效证明了数字经济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点”。
借助“智改数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亨通集团就是其中之一。从2017年开始,坐落在东太湖的亨通集团就着手布局工业互联网业务,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的三化融合来实现智能制造,2020年设立了亨通数科,聚焦行业痛点,为13个行业提供了67项实际解决方案。日前,江苏亨通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HioT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围,成为苏州首家入围国家级“双跨”平台的企业。
在450公里开外的连云港徐圩新区,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借助数字力量全面布局工业互联网大平台,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了全产业链内部与外部的数字化协同。通过供应链协同的创新,盛虹石化新产品研发周期从100天缩短到50天,能源利用率提升20%;生产管理数字化和生产调度智能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柔性,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带动直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年。不仅如此,“虹云”智能物流平台已拥有了20多家承运商,覆盖上万辆大型运输车辆,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智能运营水平。在2022年(第四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盛虹“虹云”智慧管理平台被推荐为“全球工业数字化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双跨”平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5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61个。江苏各地将继续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立足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础,围绕平台赋能、应用推广、服务保障等,逐群逐链组织编制行业实施指南和开展优秀服务商遴选,分行业制定关键环节的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基础设施等改造投入清单,梳理和推广一批“智改数转”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和解决方案,为企业开展“智改数转”提供参考。(张韩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