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小田变大田”激活公共空间治理
寒露白,稻穗黄。
走在江苏省邳州市议堂镇许洼村的乡间道路上,一片片稻田染金,一片片蒜地播种。不论是待成熟的水稻,还是新发的蒜苗,田块个个齐整,大田已成气候。据了解,议堂镇的大田现在有8240块,是由原来40281块小田归并而来的。
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群众自愿的原则下,邳州市近年在议堂镇、宿羊山镇苏口村等地探索实施“小田变大田”。如今,全市已有15个镇266个村民小组完成改革试点,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块田”,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大幅跃升,而腾挪溢出的3323亩土地,也成为邳州做好公共空间治理“后半篇文章”的底气。
大田成片有“钱”景
“父母年纪大了没法种地,我们都在外面工作,想把家里田地流转出去但地太碎了没人愿意承包。”宿羊山镇苏口村陈之栋家原有3亩3分地,分成6块散落在村里不同方向。他告诉人民网,以前地块零散,流转出去每亩也就四五百元,变成大田后,由村里统一进行分包,一年能进账3000元。
苏口村党支部书记陈之元介绍,他们按照市里要求,将“一户一块田”改革与公共空间治理相结合,由村里统筹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电改造等项目和资金,合理规划改造后的水源、沟渠、桥涵等工程布局,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如今,这些田成方、渠成网的大田,更方便推进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陈之元说。
“以前种小田请机器耕种、打药和收割,不足1亩也按照1亩的价格算;现在成本节省了、效益提高了、损耗减少了、收入增加了。”在碾庄镇孔庄村,种田大户闫怀亮指着自家“一眼望不到边”的48亩大田说,大田亩均用种量可减少2.6公斤,化肥用量下降5.8公斤,劳动工时每年每亩节省成本50元以上。
据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宁介绍,2022年5月,邳州在开展数字赋能公共空间治理时,建立“码、库、图、资源”一体化治理清单,其中图码管控成果明晰了承包地块的空间位置、四至范围和面积等信息。此后,当地实施图码管控赋能“一户一块田”改革,通过遥感影像、实地测绘等方式,摸清土地底数,全面登记、编图、赋码、建库,溢出集体土地3323亩。
零散地块变大田,不仅村民和承包大户得了实惠,村集体的收入也增加了。在全域试点改革的议堂镇,现已核查盘活集体资源278块1480亩,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后,交易金额达350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源变资产、变资金。
“取之于地,用之于民。”议堂镇党委书记郭义举了个例子:议堂村组建自己的物业公司,村民拿少部分物业费,由村集体兜底物业服务,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实现了免费理发、免费洗浴。
空间治理焕新机
“七八月忙抓阄,九十月忙种田。”2023年下半年以来,邳州的村民们忙得团团转,议堂、土山等15个镇91个行政村266个村民小组完成改革试点,79228亩小田变成了大田。眼下,村民们或忙着秋种,或等着收钱。
9月初,临近秋收秋种,改革也迫在眉睫。碾庄镇孔庄村党支部书记闫怀东告诉人民网,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一次性启动了6个村民小组的改革,从征求村民意见到抓阄分地,中间穿插着各种问题处理。“好在大部分群众都比较支持,满意度达到90%以上,改革顺利进行,如今全村已溢出110亩耕地。”他说。
公共空间收益村民共享,不仅是拿到手的真金白银,村庄公共服务的优化更直接关系到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在议堂镇张单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白墙黛瓦间,水车随风转动,一幅美丽乡村的模样触手可及;在许洼村,房前屋后竹篱笆围起即食即采的“微菜园”里,绿色藤蔓间结满豆角、茄子、辣椒……
据了解,“微菜园”出自此前无法集中使用的零星地块。这次改革中,议堂镇化零为整与村民确权置换,将60余亩零散的边角地打造成了“微菜园”。郭义打了个比方:“比如你家流转8亩地,种了1分的菜园,只需要支付7.9亩的流转费。”
溢出的零散公共空间,除了用来打造910个“微菜园”,议堂镇还将其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全镇新建公厕2座、游园广场2处和景观设施5处,并增加了公共停车点、健身器材、便民超市、卫生室等设施。
在议堂镇,值得一提的还有即将建成的生态长廊景观——沿着生态河修建的健身步道。75岁的村民潘志水感慨,“村里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了,看着比城里还漂亮。现在每天早晚都要到健身步道走一走,不仅自己舒心,孩子在外也放心。”
文明乡风助振兴
做好公共空间治理“后半篇文章”,描绘文明乡风新图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邳州市以公共空间治理撬动乡风转变,让治理更有效、乡风更文明。
“舞魅街流行舞”暑期公演活动、全民健身篮球友谊赛、“七彩夏日”系列活动……2023年以来,碾庄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不断,全镇约10万人次先后参与了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碾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孙井波介绍,这里原为镇食品站停车场,后被商户用以存放物品。在这次公共空间治理行动中,镇里收回后建设了2300多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今已成为镇里举办活动、群众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治理不仅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延伸,塑造群众公共意识,提升文化素质。2023年以来,邳州市各试点地区利用收回的村庄内部空间,合理布设小游园、小绿地、健身器材,提升村民户外活动环境;积极推进积分制,探索实施“门户三包”,引导群众从“站着看”到“动手干”;探索“功德榜”“光荣榜”,引导能人乡贤反哺乡村建设,引导群众“一家一米路”打通“最后一百米”,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全面提升。
此外,邳州在推进“小田并大田”“一户一块田”改革过程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通过整治“乱坟头”,严禁在“小田变大田”改造区域内新建坟墓,探索实施嵌入式“林下墓地”,加快建设村级公墓,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占用耕地散埋乱葬等不良习俗。宿羊山镇苏口村是平坟试点村,原本散落在田地里的76个坟头墓穴统一迁到了规划公墓。
随着人地关系格局的改变,不仅村民们的收入提高了,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过去多发的地边争端、邻里纠纷也显著减少。如今,在邳州市,以村居“马扎议事”“五老”共商共议等多种形式为代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新局面正逐步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现代化农村模样也越来越清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