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安徽濉溪:以为民办实事“温度” 拓宽主题教育“深度”

发布时间:2023-12-15 15:29:00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我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经营,但又需要继续保留营业执照。”日前,办事人员丁先生前往安徽省濉溪县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办理停业事项,在得知不符合办理停业事项的条件后,开始产生急躁情绪。

  “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才会越办越“入心”。“快办”志愿工作人员在发现其情绪后,及时汇报值班领导,并调解选择注销税务登记方式,需要进行经营时再恢复登记,最终成功帮助纳税人解决问题。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濉溪县积极打造党员“快办”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把为民谋福利、办实事融入基层治理方方面面,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彰显主题教育成效,不仅“纸上学”,更在“事上见”,以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拓宽主题教育的“深度”。

  聚焦“疑难杂症”,创新精品服务“绿色通道”

  走进濉溪县政务服务大厅,只见一二三楼划分为社保医疗、法律援助、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税务登记、公安、不动产登记、婚姻登记等八大功能区,做到关联事项集中在一个区域办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次门,就能办成所有事。

  其中位于大厅入口处,“快办”志愿服务队的标识格外明显,两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端坐在面前。

  “我们经常遇到不熟悉业务流程的市民来办事,就会主动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录入等贴心服务,还能帮忙录入材料,网上代办、缴费等,特别是针对使用手机APP可办理的查询类、缴费类业务。”濉溪县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快办”志愿服务窗口。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事实上,创办“快办”志愿服务品牌并非一时兴起。

  在落实主题教育中,濉溪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创新提出标准化管理、集成化服务、容缺化办理服务理念,在政务服务大厅成立由党员干部、各窗口首席代表和业务骨干为成员不动产登记交易专厅、企业开办专厅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厅及税务服务专厅的“快办”志愿服务队,以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一揽子事”。

  该负责人列出一组数据:成立“快办”志愿服务后,办事时限从3个工作日缩短到0.5个工作日;企业登记由原先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并提供免费刻章、免费邮寄等服务,很大提升群众、企业满意率。

  目前,所有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平均办结时间和申请材料分别缩减至1.02工作日/项、1.59件/项,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提到99.99%。今年1-11月份,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788296件。

  贴心为民服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濉溪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大厅,人来人往的嘈杂环境中,有一间相对独立宁静的政务服务“快办驿站”。

  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了解到,该驿站由濉溪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同税务窗口共同打造,不仅助力纳税人办税好办快办,最大程度化解纳税人的疑问,还利用放松安逸的氛围,构建化解争议误解、促进沟通理解的交流阵地。

  “自从‘快办驿站’建立以来,一些疑难杂症、一些需要多方协调办理的税务事项,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特事特办、难事快办,不仅为老百姓办了实事,还让一些不好办的事、耗时长的事变得快办简办,竭尽所能解决企业群众的‘关键小事’,用心用情将‘小服务’做成‘大提升’。”濉溪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副局长鲍婕说。

  这样接地气、贴群众的“快办平台”,早已深入政务服务大厅的各职能窗口。据了解,为更好地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政务服务领域方面的诉求,濉溪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深入建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困扰群众和企业的烦心事有人帮、有人管,倒逼各职能窗口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快办”驿站。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快办”志愿服务队持续深化标准化管理、集成化服务、容缺化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深入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周末办服务,解决了“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等多种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之事无小事,桩桩件件系心头,“快办”服务队的暖心服务便是濉溪县主题教育中强化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濉溪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解决群众所盼,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各党(工)委到基层调查研究1021次,收集问题929个,已解决741个;下基层信访接待746次,解决问题589个;开展建言献策活动496次,2699名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提建议,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50条;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485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258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636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01件。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