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以“路”入“圈” “途”坦行畅
人民网马鞍山12月19日电(记者周坤)“从学校出门,高铁转公交,半个小时就到能到马鞍山当涂县,打卡胡氏面馆,吃个特色早饭。”在南京林业大学上学的张亮说。
“只要一块钱,坐上707路公交车就到南京的亲戚家,吃完饭当天就能回来。” 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市民叶世间说。
“每隔几天都能听到宁马城际建设的新消息,看着家门口的轨道朝着南京逐渐延伸,感觉心里和南京的距离更近了一点。”家住马鞍山跨湖南路的周志说。
以上种种,都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加入南京都市圈以来,交通互联,给来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正在建设的宁马城际铁路、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马鞍山是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双圈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让马鞍山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坐标更加清晰?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是一条重要的实现路径。
初冬时节,俯瞰宁马高速黄梅山段,新建的八车道沥青路面,平坦、宽敞,大小车辆各行其道,奔驰向前。
作为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项目的节点工程,黄梅山段已改造完成,拆除原黄梅山隧道,按照全线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已全幅放行1个多月。
除了宁马高速“四改八”,还有巢马城际、宁马城际……近年来,马鞍山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随着一条条公路、一项项工程的建设完成,南京都市圈发展空间上的“一体化”已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
如今,马鞍山交通运输实现全面提升,“两横两纵”的综合运输通道已经形成,“一体联通”的交通路网越织越密。全市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7773公里,公路面积密度为192.31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七位;高速公路面积密度为4.79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四位。
在马鞍山,交通一体化的进程,除了大项目的建设,还体现在微循环的改变。
今年6月1日,宁马慈湖公交枢纽正式启用,马鞍山市公交集团125路和南京江宁公交集团707、867和892路同步入驻,实现在马鞍山主城区就能坐上去南京的公交车,不断延展两地市民出行的“幸福半径”。
马鞍山市公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志海称,随着宁马慈湖公交枢纽的投用,彻底结束了马鞍山市125路公交车在路边调头的历史,同时也为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提供硬件保障。
繁忙的马鞍山港。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年终岁末,捷报传来。从马鞍山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务中心传来喜讯,截至今年10月底,马鞍山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131.74万吨,同比增长15.02%,创历史同期新高,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至2023年,马鞍山已连续8年保持亿吨大港地位,预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达1.26亿吨,朝着“黄金水道上的硬核强港”加速冲刺。
高速公路、跨省公交、港口航运……在建设交通强市的道路上,马鞍山“四面出击”,不仅仅让城市“内联外通”的交通体系更加顺畅,也让长三角“朋友圈”的互动更加紧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