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粮食生产“八连增”
1月3日,宁波市粮食生产传来捷报:2023年粮食总产量7.5亿公斤,增幅4.75%。粮食单产每亩434.76公斤,增幅4.72%。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均创新高,实现“八连增”。
2023年,宁波市粮食的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5月,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小麦高产示范方单产达每亩540公斤,打破宁波市“尘封”13年的小麦最高单产纪录。11月初,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海曙未来农场种植的“甬优31”超级杂交稻百亩方攻关田,进行测产验收,经过称重、去杂等环节,最终测定百亩方平均亩产984.16公斤,最高亩产1020公斤,打破宁波市“尘封”11年的水稻高产纪录。11月底,经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组织专家测定,宁波海曙运恺家庭农场种植的连作晚稻示范田的平均亩产为800.03公斤,距“浙江农业之最”纪录仅差1.77公斤,虽没能打破纪录,但专家认为起到了水稻高产示范带动作用。
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宁波市综合运用高产品种和先进技术,202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晚稻平均亩产540公斤,比2022年增长5.9%,其中单季晚稻平均亩产为历史第二高、连作晚稻平均亩产为历史第三高。
优质品种带来水稻获得高产。宁波市财政投入资金实施种业提质工程,推进人才、项目等要素保障向现代种业集聚,选育“甬字号”粮食新品种7个,“甬优1540”水稻被列入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名录。在旱粮方面,科研人员成功选育出宁波首个马铃薯新品种“甬马1号”,这一品种助力宁波海曙、象山等地的一些“低效田”向“高产田”转变,年推广种植面积达3.3万亩。
以市场为导向,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鼓励规模经营主体扩大种植优质稻米,并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不断提升地产优质稻米的市场占有率。2023年,宁波全市优质水稻品种栽培面积30.5万亩,占比为32.7%。
同时,宁波鄞州、余姚、象山等地建立“稻虾”“稻鳖”等新型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打造稻渔综合种养全产业链,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土地收益。以“水稻+红螯螯虾”种养为例,宁波全市推广面积达3000亩,红螯螯虾亩均产值超1.4万元,水稻平均亩产520公斤,稻虾种养亩均收入共计2.1万元,亩均利润在1.5万元以上。
宁波象山、宁海等地推广马铃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也取得较好效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