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山西 | 振兴村里人才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上午9时许,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来到办公室,一放下手提包就开始校对讲课材料。20多页的内容,他用指尖划过一个个文字,并轻声读着。时针指向10时,他起身向振兴村口的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走去。
“村干部与老百姓打交道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建设美丽乡村”……10时30分,在一个个问题中,一节“书记讲给书记听”的课程开始。
12时,课程结束。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牛扎根全程站着讲课,声情并茂地讲述振兴村的振兴之路。
从2018年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成立,只要有时间,牛扎根就会站在讲台上,期待以此为窗口,与更多的农村工作者交流乡村振兴经验做法,讲过的课程已近100节。
乡村振兴,人才先兴。从村居破落、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到别墅林立、享誉全国的农民新城,振兴村以企带村、村企共建、以工带农,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振兴村坚持人才发展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通过义务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三育”融合强基础,下好人才振兴这步棋,积极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才、育才、用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育人才 为明天播种希望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上午11时,清脆悦耳的歌声从振兴学校一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出。同学们正围在音乐老师李娜的周围,和着琴声学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悠扬的曲调,幸福的笑脸,让冬日里的课堂有爱有温暖。
2023年9月份,通过特岗教师考试的李娜选择来到振兴学校,成为全校唯一一个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音乐老师。“我每天都会教孩子们唱歌,大家一起沉浸在音乐中,希望我们的课堂充盈歌声和笑声。”目前,李娜正在积极筹备建立学校里的合唱团,将带领着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音乐舞台。
在振兴村,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均配备齐全。虽然振兴学校面临着和多数村镇学校一样的发展困境——生源减少,全校仅剩12个班级,其中小学9个班,初中3个班,但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并没有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而降低。
“年轻化的教师队伍,让老师们更有活力和精力来教育学生,用更先进、创新的理念,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和开阔的思维。”振兴学校教导处主任牛丽铃说。
下午3时许,二年级的学生们分成两组,人手一个篮球进行投篮比赛。同学们各个都铆足了劲地投篮,欢呼声、加油声飘荡在操场的上空。
下午2节课后,是课后兴趣课时间。花样跳绳、篮球、足球、竞技游戏、陶艺、木工、手工、电子琴、画画、书法……丰富多样的兴趣课堂,同学们享受着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在各类市区级比赛中,学校都取得了看得见的好成绩,比如连续两年获得上党区汉字听写大赛暨诗词大赛亚军。”牛丽铃说。
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振兴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学校不仅拥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教学楼、公寓楼、餐厅、文体活动中心、多媒体室、微机室、音体美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凡在振兴学校就读的学生均免校服费、免住宿费、补伙食费。
“我们的学生一点也不土!”一说起自己的学生,牛丽铃的脸上是满满的自信。据她介绍,随着振兴村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游客越来越多,同学们经常参加村里的民俗表演、歌唱比赛等。这个位于山脚下的小山村,拥有着大城市的场面,同学们不用出村就能看到村外的世界。
“走好基础教育这条路,用优质教育筑牢人才振兴基石。”秉持着这一理念,振兴村的孩子们将依托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相信不远的未来,他们会将知识带回家乡,回馈家乡父老。
引人才 为乡村注入活力
在人才培训中心的课堂上,一个手拿稳定器、戴眼镜的摄影师在会场穿梭,用镜头记录着此次培训。娴熟的技术、专注的眼神,看起来并不像一个摄影新手。
1992年出生的张锦如,虽然刚来振兴村工作3个多月,却已经有了长达9年的工作经验。从太原到北京,他先后做过程序员、销售、剪辑师、建模技术员等。
202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锦如在公众号上看到振兴新区新媒体中心招聘公告。虽然是摄影小白,但张锦如还是想来试一试。
“在几位面试官面试后,现场给了一道题,让剪辑一个振兴村的视频。”回想起当时的考试经历,张锦如记忆犹新。
步行街上红彤彤的灯笼,温暖的小木屋,忙碌的商家……张锦如漫步在振兴村的街道上,以一个游客的视角进行拍摄,凭借一段时长20秒的短视频,顺利通过考试。
从北京到振兴村,虽然张锦如所在的城市地域小了,但是他的进步空间更大了。“很多单位摄影器材只有一台相机,当我看到新单位不仅有演播室,还有着各式先进的摄影器材,激动坏了!”张锦如的惊喜溢于言表。吸引张锦如结束北漂生活的最大因素,正是振兴新区所提供的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在他眼里,振兴村的恬适安然正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我买了6本视频剪辑的书,已经读了4本了!”吃住在单位的张锦如,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一边学器材,一边记录振兴村的美景。
像张锦如一样扎根乡村的年轻人,正是振兴村的新希望、新未来。
振兴村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以用为本、高薪聘请”的原则,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敞开大门,选贤任能,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留住人才。“优先为本村大学毕业生提供最合适的就业岗位,引进的中层管理干部全部入住人才公寓,带家属的优先为其安排工作,有子女的免费在振兴学校就学。”振兴集团副总经理王星介绍说,到目前已先后招聘本土大学生156名,研究生6名。
而王星本人也是村里引进的中层干部。“平台更加大了,接触的人和项目越来越多。”从分公司副总到集团副总,来到振兴村,王星度过了成长最快的2年时间。
兴人才 让振兴更有底气
2023年12月23日至31日,在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5楼报告厅里,为期9天的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持证工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粮食种植)培训班开班。浅显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来自长治市上党区的30名新农人认真听课并做着笔记。
“自进入2023年10月份以来,每周都有培训班开班,没有间断过。”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燕鹏介绍说。
为什么小山村里建起了人才培训中心?
“一方面为乡村培养人才,一方面为增加村民收入。”牛扎根一语道出建立培训中心的初衷。
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原名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于2018年10月18日,是山西省首个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育平台。学院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建有多媒体教室、百人阶梯教室、报告厅、多功能厅、学院讨论室、各型会议室等20余个,拥有1000人同时住宿、2000人同时就餐、3000人同时培训的硬件条件。
“培训中心是一所面向全国、专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需求,专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学校。”牛扎根说。
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党员干部培训,各类专题研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于一体。运用研讨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教学方式,创新现场教学、访谈教学、论坛教学、教学实践等培训模式,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住宿环境优越、设施设备完善,与中央党校合作共建“党员云课堂”,是进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研学实践的最佳场所,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学院已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市县农村带头人联系,组成了国内一流的学院教师团队,根据各单位需要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同时还有初心园、红色主题广场、党群生活馆、5G智慧馆、大型拓展场地等实习实训场所。”张燕鹏介绍说,中心常年开设农业技术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等不同类型的乡村人才培训班,集课堂理论讲授、实践现场教学以及专题调研于一身,服务于乡村人才振兴。
“我们将面向全国开展乡村人才培训,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常态化创新培训方式。”牛扎根介绍说,未来培训中心将以培训农村干部和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为主,同时培训农村商务、电商、家教、康养、酒店、服务等新型职业技术人才。
乡村振兴看振兴。把学院建在村庄,课堂开在田间,在培训中心成立的6年时间里,省内外的学员们走进振兴村,亲身感受到振兴村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同时,他们也助力振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愈发宽广,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