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关键小事” 解决“民生大事”
幸福从哪里来?一个“暖”字,解开了内蒙古民生温度的密码。
2023年,自治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21.87万人……43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具质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今年,自治区推出的33件民生实事,从帮扶就业困难的5万人实现就业到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从新增婴幼儿托位1.5万个到改造供热管道420公里的温暖工程……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正在变成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
以人为本 解决急难愁盼
入冬以来,家住呼和浩特市农机小区的刘成感到了“温暖”,小区接入集中供热管网,自己供热的时期已经过去,供热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供暖是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好温暖工程,让人民群众身暖心更暖。
“今年我们探索构建精准供热、按需供热的新型智慧供热模式,新增供热能力1.27亿平方米,改造老旧一级、二级管网1258千米、7125.7千米,改造楼栋立管2589.5千米,全面提高管网输配能力;新建(扩建)换热站318座,对既有2212座换热站进行升级改造。”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鹤说。
“玉泉区把‘温暖工程’作为民生一号工程,积极打通供暖淤点、堵点,在硬件上‘冬病夏治’,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彻底整治供热管道跑冒滴漏问题;在软件上‘访民问暖’,限时解决百姓诉求。”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委副书记、区长南男说。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在民生方面提出6项重点工作和33项民生实事,必须办实办好。”自治区人大代表,丰镇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英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我们要扎实实施好温暖工程,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帮扶,要围绕合金产业培育更多技能人才。”他还告诉记者,丰镇市还将在完善提升社区卫生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打造托位、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方面用心用力,努力将这些“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民生优先 提升幸福指数
“家人都为我难就业发愁,没想到在招聘会上找到了满意工作。”近日,返乡的刘文,在乌兰察布市人社部门帮助下,顺利入职。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措施,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眼下,包括“春风行动”在内的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就业招聘活动陆续在全区火热开展,上千场招聘会为群众架起就业金桥。
“我们从重大产业、重大项目落地中找机会,挖掘就业岗位,对接项目用工、技能培训需求,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推进、基层成长、1131帮扶等工作,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自治区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人社局古斯林说。
人民幸福,健康为要。今年自治区将支持各地开设特需门诊、特需病房,选配好院长、培养好大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
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海西路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炜说:“今年我们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空巢及行动不便居民提供入户医疗服务,定期邀请自治区知名老中医等专家开展诊疗活动,还要推出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医疗和康复救助等措施,用实际行动解民忧、暖民心。”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医院儿科主任朱华提交了关于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提案。他说:“我们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省市县高水平医疗网络作用,提高儿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最大限度满足儿童就医需求。”
守护安康 兜牢民生底线
在为老食堂吃完饭,呼和浩特市建华南街社区的老人们又来到老年活动中心,开始家门口幸福养老。
聚焦“一老一小”,自治区推动养老、育幼服务更加便利可及。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海市乌达区委书记延文龙表示,将持续加大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健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开工建设盛道医养康一体化综合医院,推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覆盖;启动实施“萌宝驿站”社区托育服务试点项目,加快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让“夕阳”更红、“朝阳”更艳。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我要在教学中完善‘大思政课’体系,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和途径,努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学科主任卢燕说。
提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自治区人大代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额吉淖尔镇哈日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长孟克巴图信心满满:“今年我要带领农牧民扩大特色养殖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群众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内蒙古正在努力让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变成暖心事、放心事,让更多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记者 梅刚)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