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到精彩纷呈的剧目演出,再到“人人善待游客”的友好型环境,近年来,我省锚定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省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1.6倍、2.2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随着《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我省文旅产业发展图景清晰明朗——
未来5年,我省将实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破零”,1.3万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面建成,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13家,太原、大同、运城进入国内著名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行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初步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3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
构建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
接待市民游客604.5万人次,同比增长204%,门票(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32.4%。作为“3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之一的太原,今年春节假期,诸多元素叠加的文旅市场被“引爆”,成为冬日里的“热辣滚烫”。
旅游核心“吸引物”,通常集中承载着国家地理和人文标志意义,是大众旅游、高品质旅游时代最重要的载体。太原文旅的“开门红”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山西各地不断构建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强化现代旅游业基础支撑。
当前,我省正在打造太原、大同、运城3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以热点门户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向综合化、片区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太原打造省域文旅综合集散中心,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同打造对接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桥头堡,打造古建石窟艺术文化、民族融合文化、避暑度假文化等文旅品牌。运城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体验华夏根祖文化、关公忠义文化的旅游胜地。
“早就听说这里景色美、温泉好,趁着春节来体验。”今年春节期间,西安的刘女士自驾赶来忻州云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打卡。春节假期景区全部满房,有游客提前一个月就订好房,白天逛古城赏民俗,晚上泡温泉。
今年,我省将继续梯次推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形成山西旅游景区品牌矩阵。开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破零”行动,推动太行锡崖沟、云中河、云竹湖、右玉南山、盐湖、漳泽湖、夏县泗交、安泽沁河湾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太行锡崖沟、云中河至少1家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提升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核心吸引物体系”的打造,实现景区产品从单纯的“观光式”到“沉浸式”体验转变,更新旅游产品,增加与游客互动,通过旅游演艺等各种核心、稀有的“吸引物”把游客留下来。
康养产业兴旺 乡村旅游火热
“文旅+”业态创新发展
2023年冬季,长治大河村打造冬日漂流项目,让“冬闲”变成了“冬忙”。在全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乡村旅游的背景下,曾经少有人知的大河村,不仅迎来了游客,也迎回外出务工的游子。
“村里在景区旁开了小吃街,不仅给大家提供店铺,还免费提供培训,如果游客评价高、产品卖得好,还有额外奖励。”28岁的长治大河村村民李敏结束务工,回村和母亲开饭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我省创新实施多元业态融合。打造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评定15家文旅康养示范区,发布20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打造6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6村3镇入选全国旅游重点村镇,14条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评选了14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6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在山西,一批文旅康养融合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旅游目的地正在兴起,集旅游、栖居、康养、医疗、养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正在成长。
听闻山西有个“睡眠小镇”,成都“驴友”唐红平特意赶来看看。在晋城松庙村,民宿管家以“课程表”的方式为她制定了康养理疗方案,白天打太极、森林徒步,晚上泡汤药浴池、按摩,餐饮上以当地深山食材进补。一个月下来,唐红平失眠的老毛病有了很大改善。
当前,我省正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民宿,打造以晋城为重点的晋东南乡村旅游带,发展采摘节、“后备箱”经济等新业态,有序发展红色旅游,转型发展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低空旅游,打造体育旅游精品,发展生态旅游产品。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景区、智慧康养社区、数字博物馆等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场景。
优化软硬件服务配套
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旅游是一场双向奔赴,不仅是游客与景点的美丽之约,更是服务与体验的良好互动。
“赞!刀削面好吃,10块钱管饱,老板还送了停车券。”去年“五一”期间,乔家大院景区“10元管饱”饭店走红网络。游客满满的幸福感,来源于乔家大院“与原住民共生共荣”、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的经营理念。饭店老板吴辉忠说,越来越多的村民努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近年来,山西持续塑造“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目标,最终要成为游客的体验和评价。这需要推动全省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实现优化提升。
“科技+旅游”,让智慧化与美景融合共生。去年底,我省评选出3个智慧化景区和4个景区智慧化建设典型项目,长治市欢乐太行谷沉浸式体验、智慧安全监管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在森林里,选一棵大树,在树上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屋,聆听虫鸣鸟叫,感受自然的美妙……在欢乐太行谷,树屋工程营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景区,游客还能体验穿越深山、跳跃悬崖的刺激,享受美人鱼餐厅美食的诱惑。
近年来,我省引导各地景区利用互联网、AI、VR等技术,升级景区服务设施及智能化设备,让游客体验“一键式”畅游。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饱览三晋秀美风光。景区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为游客及景区管理提供免费WiFi接入,各接入点无限制直联。游客在闸机检票口,可选择凭电子票、身份证或“刷脸”入园,减少了排队时间。2024年底前,将实现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5G网络有效覆盖。
为加快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去年我省实施龙头景区梯次打造培育计划,实施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新创建13家4A级、80家3A级及以下景区,全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幅25.6%,总数达到390家,新创建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全省培训景区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对126家景区实施“体验式”复核,评定10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景区。
在完善文化旅游要素配套服务方面,我省持续推动交旅融合发展,构建“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快旅慢游全域旅游一张网,协同推进主体、慢行、景观、服务、信息五大系统建设。到2024年,全面建成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加大沿线风情小镇、特色村落等规划建设力度,开发特色交旅融合线路,变旅游公路为“公路旅游”。(记者张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