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 看新春|绍兴:来了“指导员”,乡村振兴步子快起来
“小番茄长势怎么样,营养液的配比调整得如何了?”“童享乐园游客量怎么样,配套的停车场拓展以后情况还可以吗?”“露营基地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工作完成了吗?”“来村子考察的团队最近有多少个?我和书记沟通下讲解的场次……”早晨9点刚过,浙江绍兴柯桥区兰亭街道谢家坞村里,第六任驻村指导员张良的身影已经活跃在村子的前前后后,手上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事项。
“别小瞧这个本子,这是我们驻村指导员的民情日记,每次交接时,这对于后任者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稍稍得闲,张良便跟记者“卖弄”起了自己手上的“宝贝”,他说,除了民情日记,新任者还会收到一个“百宝袋”,驻村服务指南、村情村貌介绍、名片等重要信息一应俱全,“一笔一划都见证了谢家坞这两年的发展。”
谈起驻村,张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一边驾驶电瓶车村前村后地跑,他一边跟记者聊了起来。
“抠工程建设细节是我的长处,也是我当时成为谢家坞村驻村指导员的原因之一。”2022年,正值谢家坞村发展高峰期,雾耕现代农业科技大棚、露营基地、特色民宿集群等一批项目全面铺开。因为专业对口,在兰亭街道城建办任职的张良被选派为谢家坞村第六任驻村指导员。
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会,协调对接项目、现场监督施工……刚驻村那会儿,张良几乎天天都扑在项目工地上,“这就是指导员的工作,既然来了就要把自己擅长的工作干好!”
跟随张良的脚步,记者也走了一遭村里专门规划的研学路线。“这两年,随着谢家坞村不断发展,来这里研学、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今年预计可以突破十万人次。”张良说,配套提升也就成了近期村里的主要工作之一,许多项目要赶在今年旅游旺季到来前完工,所以加班又成了常态,“春节几乎都在村子里过的,但看到项目逐步完工,心里跟村干部和群众一样开心!”
“来一个人,改变一村!”说起驻村指导员,自2001年起便担任谢家坞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志芳最有话说,“2003年底,浙江省委提出,从各级机关挑选一批党员干部下农村,谢家坞村就是先行地。”
20年来,六位驻村干部一任跟着一任干,一事接着一事做:任水泉团结村两委,助村子走上发展壮大的路子;邵关通将工作中心放在村容村貌提升上,为发展文旅打好了基础;章建龙聚焦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助推项目建设;徐秋佳助力“五星3A”精品村创建;王江助力先行村建设;张良则以项目建设为基础,拓展共富新模式。
从当初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到今天名气在外的“网红村”,20年来,村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谢家坞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接近700万元,是2003年的20多倍,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当时的7000元增长到6万多元。
“可以说,驻村指导员是村子发展的‘幕后英雄’。”陈志芳说,谢家坞村对于驻村指导员制度的探索只是绍兴全市层面探索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绍兴累计选派19批、3.6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为驻村指导员,下沉到全市1772个村。此外,驻村指导员制度还逐渐向社区、企业拓展,形成“驻村指导员、驻社指导员、驻企服务员”3支队伍齐头并进的模式。
记者手记:
驻村指导员,顾名思义就是将党政机关的干部选派到基层辅助村干部。如何让这项制度不成为一个“面子工程”,记者以为就是要因村制宜选好人,确保每一个指导员都“人尽其用”,正如谢家坞村的张良一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子谋发展。
如更大维度地精准选派,绍兴建立了“三驻干部”人选信息库,汇总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村社和企业各自发展重点、治理难点等信息,同时探索出“政法干部驻乱村、经济干部驻穷村、党建干部驻弱村”等经验机制。
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取得了成效。绍兴践行驻村指导员制度的这20年以来,已经全面消除年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行政村,建成“共富工坊”910家,带动从业人员人均月增收2900余元。
在绍兴,驻村指导员的故事还在继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