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2-01-29 10:20:00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作者:李营辉(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更加重视交通助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新科技赋能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效率”。强国之强,必有交通之强;交通之强,必仰靠于科技之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实现“大交通”到“强交通”,继而助力“强国家”的历史性飞跃,势必要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近年来,正是在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下,我国在交通行业部分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突破,交通新业态正在形成。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沪昆铁路、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四期以及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京张高铁等超级工程建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5G、云计算等技术连接下,海陆空邮多维一体的综合“大交通”体系日趋成熟。

  二是“交通名片”不断涌现。“复兴号”动车组、C919大飞机、海工机械特种船舶等一大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重大装备纷纷亮相,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标准享誉世界。在支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上,以“中老昆万铁路”“蒙内铁路”等为代表的交通重器也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为世界互联互通“牵线搭桥”。

  三是智慧交通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购票、无纸化乘车等便民出行措施深入人心。“新四大发明”中,高铁出行和共享单车占据榜单半数。正是在科技创新的作用下,人民群众对于交通出行的评价标准也正在由“有没有”向“好不好”嬗变。

  诚然,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成绩斐然,但客观审视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宏伟愿景相比,仍存在不少短板。一是交通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力不足。汽车、飞机、船舶等载运装备的动力和操控系统自主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较高,芯片、发动机技术、处理系统等核心技术“空心化”窘境尚未彻底扭转。二是交通科技创新技术转化力不强。我国交通行业应用性科研特征明显,集成创新技术有余但面向市场转化力不足。相较企业,行业特色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教育人才培养、交通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短板,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有高原缺高峰”的培养建设现状亟待破解。三是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够。面对交通能源短缺、排放污染、路网拥堵、伤亡事故频发等顽疾,科技治理补充甚至替代人力治理,建立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的交通协作体系是未来交通发展方向。但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过程中,目前科技治理参与程度还较为不足,且存在法律政策上的冲突或缺位。

  结合《规划》,必须加大科技创新贡献度,下大气力破解交通行业“卡脖子”的桎梏瓶颈。

  要强化关键技术研发能力

  强化关键技术首先要重视基础技术研究。多年来,我国在集成创新领域成就颇丰,但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研发轴承、线控底盘、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等关键部件,推动实现自主可控和产业化。”要更加重视与交通领域紧密相关的增材制造、可再生能源、高强度材料、超长寿命管道等技术的研发,为应用性科研提供基础支撑。其次,要掌握以运输装备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铁路领域超高速列车、磁浮交通等装备研发,公路领域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料汽车的集成制造,水路领域以绿色智能安全为代表的重吨船舶设计总装,航空领域以自主发动机为突破口的支线、单通道和双通道飞机装备体系,以及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交通装备。最后,要加强以提升交通服务品质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交通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的。无论是客运服务的安全性、高效性、品质性需求,亦或是货运服务的经济性、便捷性、差异性需求,都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重视加强空天地信息一体化、车路协同系统、交通信息交互系统、无接触物流等研发、推广和应用,逐步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实现创新成果转化,首先要拓展科技创新载体。在现有科研院所和行业特色高校的骨干作用基础上,要鼓励交通运输企业、科研机构、协会等社团成立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培育打造新型交通智库。其次要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创新平台。《规划》指出要“促进政产学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深度融合”。要更加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产学研一体化融合程度。再次要构建畅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行业重点项目的衔接,打通技术转移链条,推动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最后要优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交通领域技术研发转化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要完善创新资源配置和引导机制,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的新局面,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创新格局。

  要全方位打造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规划》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五个方面提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增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方面,要以智慧一体化交通为龙头,统筹规划海陆空邮发展,在东部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向农村下沉、向中西部延伸、向国际拓展,依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广覆盖、多枢纽、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格格局;另一方面,必须要牢固树立“交通+”思维,要满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求,在交通适度超前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加强交通与其他行业融合协调发展。其中,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管理创新也是促进交通强国的重要软实力。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监管、运营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完善交通科技创新技术的法律政策规定,让科技创新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