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苏华
厚植科研人才成长土壤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当下,国际局势变化和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变革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就业格局。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重较低,特别是在某些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较大。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指出,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尚待解决。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苏华委员建议,一是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要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不仅要培养好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应着力破除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流动限制,畅通职业发展及职称晋升通道,让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还应为更多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和激励,完善待遇保障政策,营造尊重创新、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
二是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持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在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两端构建良性互动格局。“职业教育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产教融合优势、文化建设优势。”苏华委员说,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辈出,是职业教育肩负的重要职责。(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子娇)
全国政协委员孟洛明
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方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孟洛明表示,近年来,我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也存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的问题。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提升科研经费效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孟洛明委员说,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4%,都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是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许多发达国家则达到了80%。
“经费投入差不多,但是效能有差距。因此‘十四五’期间,不仅要增加研发投入,也要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提高科研经费效能。”孟洛明委员说。
孟洛明委员表示,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技项目质量管理较为薄弱。立项完成后,通常在后续检查验收过程中只对照技术指标,不会看立项准不准。二是缺乏实质负责人。当前的立项评审打分虽然尊重专家集体意见,但也导致没有人实质性负责的问题。三是评审不够充分。出于保密等需求,一般项目上会后才能看到资料,导致专家对项目理解不够充分。
对此,孟洛明委员建议:首先,对立项质量进行后续评估,特别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要对照评估立项是否精准;其次,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专家责任制,特别是对结论要长期负责;再次,优化评审程序,适当延长评审会时间,让参会专家能够细致评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勇)
全国人大代表周文涛
实施保链稳链强链工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三炼钢厂副厂长周文涛认为,这对于当前钢铁行业共建安全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与未来发展相吻合的良好生态系统,构建更加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何保链稳链强链?“以钢企为例,首先自身要眼睛向内,强身健体,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本领。”周文涛代表说,“自己发展得更好,就会有更多优秀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好稳定性高的供应链,形成更加良性的钢铁生态圈。”
“其次,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精准定位服务方向,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命运共同体,提高产业链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最终建立高效协同整合发展的产业供应链。”周文涛代表说。一直以来,我国高端耐磨钢产品长期依靠进口。近年来,河钢集团瞄准这一需求,依托全球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陆续推出国内首发的相关高端产品,有的产品已突破我国耐磨钢宽厚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通过持续创新打破海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工程机械高端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稳固不断贡献力量!”周文涛代表信心满满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贺浪莎)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
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推动5G规模化应用,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更多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技术应用范围遍及城乡。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将更为便捷地深入到交通、制造、工业、能源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提升实体经济效率的同时,催生更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据李彦宏委员介绍,在交通领域,智能化让整个交通的运转效率得以提高;在工业领域,随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悄然展开。
随着5G的推广应用,智能服务商可结合不同城市的治理需求,将成熟经验快速复制、拓展到全国各地。目前智慧城市业务已在多个城市落地实践,智慧化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在城市洞察、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惠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展现。
李彦宏委员表示,随着5G规模化应用加快,以及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研发投入逐年增长,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在国家的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下,科技企业将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与研发,在各个领域不断激发出更大的创新能力。而数字要素潜力的释放,将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辛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就是要强调企业家精神,同时,赋予有企业家精神的科研人员高度自主权,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企业应在坚持原始创新的基础上推动系统性创新,不断提升单点核心技术跨越鸿沟能力、关键技术深度融合能力和重大系统性命题洞察解析能力。
对此,他建议,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创新体系规划,打造更开放的创新合作环境;制定更精准的财税支持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意愿与科研动力,鼓励企业在“卡脖子”等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打通科研成果转换的“堵点”。
刘庆峰代表还建议,企业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战略伙伴,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制定更加清晰的高校研究所对外合作政策,引导“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才加入到企业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芃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