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
作者:杨继瑞(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科学谋划实施“3820”战略工程,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等战略,引领福州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
谋划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关于推动经济圈发展的先行实践。
在福州工作时期,习近平同志坚持“山区沿海一盘棋”,确立福州为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城市,构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以促进周边地市经济协同发展。
“3820”战略工程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区与县乡、沿海与山区共同发展,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同时,还提出加强与闽江流域和闽东北优势互补,促进全面发展。可以说,这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
新形势下,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等等。这一系列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随着各层面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谋划建设“海上福州”,是关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实践。
开发海洋、经略海洋,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考虑和必然趋势。在1994年5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建设“海上福州”研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阐述了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深刻认识。1994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由此,福州深入开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探索与创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着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谋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是关于推动城市发展的先行实践。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高度集聚了各种优势的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产生较为显著的区域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习近平同志当年在谋划“3820”战略工程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擘画了福州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这一系列对福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谋划和部署,为福州城市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