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中消协发布专题报告 如何更好保障“一老一小”消费权益?

发布时间:2022-11-03 10:09: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 王逸群)近年来,随着“银发经济”和“儿童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一老一小”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和消费套路,骗取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钱财。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一老一小”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围绕典型案例分析了消费投诉热点,作出消费提醒。值得关注的是,围绕着互联网展开的消费、直播、游戏等领域成为投诉的重点领域。如何更好保障“一老一小”的消费权益?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超过28万件,投诉解决率83.64%。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共有5199件,加倍赔偿金额105万元。

  结合2022年以来的典型案例,中国消费者协会进一步梳理了“一老一小”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中消协投诉部副主任郭耀宗介绍,在“银发经济”领域,老年人消费投诉热点主要围绕健康类消费、休闲类消费、日常生活类消费等五个方面展开。郭耀宗说:“2022年1月7日,消费者王老先生在网络购物平台上看中了某公司的一款大理石茶几,价值1400元。但王老先生没有在线支付账号,无法在平台上支付,于是联系该公司客服互加微信好友,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进行了买卖交易。在派送过程中,物流方通知王老先生茶几在运送过程中已裂开,可拒绝收货,王老先生便拒绝收货,并联系卖家要求退款,却遭卖家拒绝,而这个茶几已原路返回卖家。”

  协商未果后,王先生的儿子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经消保委调查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由卖家退款。郭耀宗表示,随着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发展,许多老人在线上购物过程中容易遇到不良商家的营销“陷阱”,除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引导私下交易”,还有另外几种套路。“一是利用网络向老年人推销‘三无’商品。一些不良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互联网知识欠缺,通过录制短视频广告、在网页插入广告、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广告等方式以‘低价高质’名义宣传销售‘三无产品’;二是部分商家在直播间低价贩卖‘翡翠’套路老年消费者,雇佣水军烘托出疯抢气氛,实际寄出为廉价质次成品,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后又以‘定制产品不予退货’为由拒绝售后。三是诱导‘私下交易’暗设消费陷阱。”他说。

  除针对老年人的销售乱象,报告还提到了包括盲盒、网络直播、游戏等商品或服务中涉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例。郭耀宗介绍,一是未成年人盲盒消费热。一些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强、爱攀比、容易跟风等特点,推出“珍藏版”“纪念版”“稀有版”等“饥饿营销”方式诱导未成年人高额购买卡片等低价值盲盒商品。二是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一些经营者利用未成年人容易跟风、易受操控等弱点,通过制造“粉丝经济”“饭圈文化”,使未成年人深陷其中。三是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被家长发现后平台以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打赏或父母看管不力为由而拒绝退款。

  记者在多个网络平台搜索发现,尽管一些盲盒产品在详情页标注了类似“15岁及以上”的适用年龄建议,但是,在具体购买时,并无限制。江苏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妮妮告诉记者,几乎班里的所有女生都有盲盒。“普通的49,就是那种小娃娃,我们班女同学几乎都买,就能抽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得看一系列里面,它会给你一些展示图,隐藏款就不告诉你长什么样,摆着好看,而且抽起来觉得很有趣,很有好奇心。”她说。

  在家长们看来,这种带有“刺激性消费体验”的商品不应该面向未成年群体销售。

  家长:大概都在五六十块钱左右,它的价格和实际价值不符,就围绕着孩子的好奇心去开发、做销售。

  家长:最早买的时候,觉得像小玩具一样,她喜欢就买给她了,但是后来发现孩子和孩子之间会有攀比的心理。

  在中消协的报告中,还提到引诱未成年人通过观看网络直播打赏等问题。广东一位十岁的小学生用家长手机交网课作业时在某音乐直播平台充值16270元并打赏给一个主播,打赏后平台推送很多同类主播私信给孩子的账号,里面包含引诱、诱导的话语。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聚焦“一老一小”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陈音江表示:“确实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而且也相对维权比较困难。单凭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去注意,包括监护人去提高责任和义务,都是不够的,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首先网络经营者,注重经营诚信和要有守法的意识。另外,我们要针对这种特殊领域——专门针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商家,要把它们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中消协投诉部副主任郭耀宗进一步表示,相关行政部门可通过信用约束和终身禁业等更为严厉的措施,兜好政府监管底线。他说:“建议相关行政部门聚焦‘一老一小’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加强对老年群体、未成年群体消费模式和服务内容的监管力度,建立针对面向老年群体、未成年群体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审查机制,通过信用约束和终身禁业等措施严厉打击以侵害老年人、未成年人权益为目的不规范营销行为,切实兜好政府监管底线。”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