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财政金融支持重大项目仍要加力

发布时间:2022-12-01 09:49:00来源: 经济日报

  题要:扩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何有效破解投资不足问题?如何推动扩投资加快见效?如何持续释放政策效应?经济日报即日起推出“扩投资要加快见效”系列报道。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手段,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目前财政金融工具支持力度如何?怎样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如何撬动更多有效投资加速落地?

  多层次金融举措协同发力

  “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措施加快落地,企业对未来的信心逐步恢复,预期相对积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创设专项再贷款,增加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相关部门实施名单制并建立项目进展跟踪台账,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的资源配置和服务力度,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

  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今年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8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并增加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金融工具支持银行。11月16日,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与此同时,相关配套融资积极跟进。为引导政策性资金和市场化资金有效匹配,人民银行今年新增了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贷款额度和金融债发行额度,优先用于支持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建设领域。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有效满足了项目建设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人民银行在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全部实现开工建设,第二批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也将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分批实现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从落地效果看,今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6%,明显高于去年全年增速。董希淼表示,未来随着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加快落地,将不断释放“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今年以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各项金融举措有序推进,资金投放使用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精度更高、效度更好。

  专项债早发快用稳投资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专项债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方面被寄予厚望。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69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146亿元、专项债券39831亿元。

  “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提前、速度加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除原有9个领域外,今年专项债合理扩大了使用范围,加大惠民生、解民忧等领域投资,支持增后劲、上水平项目建设,推动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发挥专项债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作用。

  目前来看,专项债撬动投资效果明显。以辽宁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5763.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新项目、大项目增势强劲,新开工建设项目4464个,数量增长33.9%,投资增长达57.2%。

  为继续用好专项债补短板、扩投资,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各地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在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的要求下,依法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对下半年投资形成滚动接续、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尤为重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

  多地按下专项债限额发行“快进键”,科学遴选项目,把资金用在刀刃上。10月28日,河南省发行新增专项债券9只共314亿元。河南省财政厅表示,资金为9月份下达的专项债券结存限额,将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603个项目的建设。

  随着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完毕,推动已发行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成为四季度工作重点。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由于疫情多点散发等原因,此前一些项目进展受到较大影响,随着我国疫情科学防控水平不断提升,这方面影响正趋于减弱。接下来,要克服天气转凉等因素阻碍,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各地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包括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强跨部门协调,加快办理项目用地、规划许可等审批手续,推进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开工前准备,保证专项债资金迅速投入使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

  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加速落地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要宏观政策继续在扩投资、稳增长上积极作为。

  “下一步,金融应继续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抓紧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助力实体经济保持稳步恢复态势。”董希淼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应继续落实好前期支持政策,货币政策仍应加大实施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以降低重大项目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应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和业务流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重大项目金融需求。

  庞溟表示,从地域分布上看,下一步应结合主要省份经济加快企稳复苏的势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特点,在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的重点地区可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和项目储备强度,重点投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项目。

  从行业分布上看,庞溟建议,应继续结合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导向,结合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其他金融举措,进一步向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和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倾斜,以更好地支持和扶持一批具有全局性的龙头骨干项目、具有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此前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限额。目前,各地正抓紧谋划储备2023年专项债项目,确保债券资金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

  “政府投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能够发挥出补偿性投资作用。专项债项目投资需早部署、早安排。”白彦锋表示,随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投资项目前瞻性强、资金量大、周期长,未来专项债资金可适当向这些领域倾斜。

  罗志恒认为,要撬动更多社会投资,还需进一步放大专项债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未来可提高专项债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额度比例,拉动更大规模的社会投资。同时,可考虑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此外,还可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拓宽专项债项目融资来源,促进专项债券市场化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李华林)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