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以协同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07 10:50: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统筹基教、职教、高教和继续教育

  以协同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作者: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教育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国家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同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反映出党中央希望通过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推科教兴国战略的魄力与决心。

  1.协同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综合是一种改革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经验所在。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教育事业的全局性、教育成效的长期性,意味着不能就教育本身谈教育,也不能就教育本身发展教育。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同样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被反复提及。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协同改革,各个教育要素之间构成非常复杂的关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调全盘观察、整体思考、系统设计,要以综合性的视野全面审视教育问题,深刻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把教育内部各个部分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面,三者具有天然的联系。一方面,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并拥有各自的运行规则。但无论何种教育,其最终的指向均为育人。就育人而言,虽然学习者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但不可以教育类型为边界将个体的学习经验割裂开来。以统筹协同创新的策略,消除教育内部隔阂、促进教育融通衔接,进而实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储备优势整合,是一项必要且及时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是教育领域链接就业的枢纽组合,是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环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利于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并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2.以协同创新破解教育体系割裂化难题

  教育体系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层次壁垒、各自为营等结构性问题,导致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学校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之间的梗阻明显,教育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开放、交流与互通,严重制约了教育系统作为整体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中的价值实现。从教育综合改革的角度来看,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价值主要在于,破解我国教育体系内部改革与发展长期存在的割裂化难题,从而为更多人提供多渠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一是破解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割裂化。一方面,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处于专科层次,被看作低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层次,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尚未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职业高等教育的合法性时常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在单一的学术导向下,高等教育内部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便是地方本科院校也出现“学术漂移”现象,从而无法有效融入职业导向的培养内容,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资源市场脱节。

  二是破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割裂化。一方面,不少职业院校长期局限于培养适龄学生,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转岗再就业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社会人群的继续教育需求,也无法提供其所需要的优质职业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未能根据员工的技能学习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导致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

  三是破解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割裂化。一方面,作为一种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形式,高等继续教育在不少高等院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整体规划,未能站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高度完善该种类型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质量不佳的现象;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与社会脱节问题突出,其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仍十分有限,拥有继续教育需求的社会人群很难享受到高等院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很难与高等院校师生展开深入而密切的交流。

  3.以教育机制优化为抓手统筹协同创新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面临着艰巨挑战,需要立足现实基础,探索针对性的教育机制优化路径。

  一是优化招生考试机制。招生考试机制创新的核心在于为更多学习者提供学习选择权与自主权,比如,通过创新“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让更多职业教育轨道的学生获得接受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面向特定人群的招生考试让更多有技能学习需求的社会人士获得接受职业继续教育的机会;通过重点考察社会实践经验的方式为更多社会人士提供接受高等继续教育的机会。

  二是优化学分互认机制。学分互认实现的前提在于构建国家资格框架,建立系统的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习者通过自学、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等方式获得学分。学分互认意味着,在个人学习账号与学分累计制度下,学习者在正规教育体系中获得的学分与在非正规或非正式教育中积累的学习成果可以互认,进而帮助学习者兑换学分,并以此为基础灵活转换教育轨道。

  三是优化课程衔接机制。课程衔接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实现教育转换,从而避免教育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建议开发体现能力本位的模块课程,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能力序列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由选择所需要的课程模块,从而有效打破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间长期存在的物理边界,实现课程层面的有效衔接。

  四是优化弹性学习机制。弹性学习机制有利于帮助学习者超越特定学习时间与场所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在弹性学习机制之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合的人才培养将成为可能,步入社会的学习者也能有机会回到职业教育或者高等教育体系中接受继续教育。还可进一步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优化全民终身学习制度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弹性学籍,打通社会人员回归学校教育体系接受职业继续教育的渠道。

  五是优化资源共享机制。由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学校发展基础的不同,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在传统的封闭机制下,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资源共享存在较大障碍。为了突破这种障碍,需要推动不同类型院校主动打开大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互通,进而实现不同类型教育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可以在师资、培训、教学场所、实习场所等多个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二者也要主动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学习者提供可以共享的学习资源。

  六是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无论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其最终指向的都是就业,即培养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其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力度,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企业等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共同致力于攻克现代化生产中的理论难题、技术瓶颈、工艺缺陷,研发战略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科学理论、关键工程技术、核心生产工艺等。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