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非遗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3-03-14 10:13: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贵州省石阡县文化馆馆长饶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非遗和谐共生

  韩子勇委员的提案为石阡县的非遗保护工作打开了新格局、新思路,为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境内有仡佬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5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2%,长期以来的多民族交融使得石阡的非遗项目具有民族特色浓郁、分布广泛等特点。

  悠久的历史让石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县非遗项目保留了其传统原貌。目前,石阡县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项——“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国家级非遗项目三项——“石阡木偶戏”“仡佬毛龙节”“仡佬族民歌”。从项目名称可以看出,石阡县的非遗项目大多以民族名称来命名,然而,这些项目的流传地域以及掌握项目的传承人却不仅限于某一民族或是某一乡镇,而是在全县均有分布,如韩子勇委员提案中提到的“具有多民族共享属性”。

  截至目前,石阡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其平均年龄85.5岁;省级传承人9名,其平均年龄58.8岁。特别是国家级传承人队伍亟待输入新鲜血液,充实年轻力量。韩子勇委员在提案中提到,2021年,教育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我国的非遗保护队伍也愈将专业化、年轻化。

  此外,韩子勇委员的提案中还提到,放宽非遗传承人、特别是青年非遗传承人评选视界,以能力、水平和效果等为评选原则。这表达了我们众多基层非遗工作者的心声。通过长期的非遗实践工作,我们发现,根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要求,传承人从艺经验要达到25年以上,而申报一位传承人从县级到市级再到省级,最后到国家级,最少要近10年。因此,该提议非常有助于传承人队伍的年轻化。

  非遗项目申报成功,不是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的目标是将传承人手握的珍贵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我国人民因拥有如此优秀和多民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

  都海江委员的提案,让我对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有了更新的认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珍藏着众多的珍贵文化遗产,在石阡县这样一个小县城,就有万寿宫、府文庙、楼上古寨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活化利用文物、增加中华文明对外传播效能?对其蕴含的璀璨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是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把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提炼出来,并以贴近生动、丰富有趣的形式进行展现,才能让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更真实的历史,从而达到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

  未来,我们要依据本地多民族和丰富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非遗保护传承共生共融,构建文化多元一体的共同体形态。同时,为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李荣坤)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