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准备去徒步、登山?先收下这份安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3-07-20 09:26: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暑期是野外活动的高峰期,7月16日,11名“驴友”上山游玩,返回途中有两人走散,另外9人遭遇了山洪。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轮番救援了7个多小时,才将他们营救至安全区域。而7月12日,知名旅行博主姜野在新疆进入博格达峰徒步失联后遇难。

  户外活动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那么,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拥抱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的过程呢?首先你需要了解,户外活动常常伴随着许多风险和意外。

  预判风险,量力而行

  户外活动中遇到的风险一般分为4类:自然风险、装备风险、人为风险和混合风险。中国农业大学登山队攀登队长晏澄已有4年的户外活动经历,他说:“进行户外活动前,要优先考虑前3种风险混合的综合风险有多大,如果足够大的话,我们就会放弃。”

  自然风险指的是地震、高温、雷雨、大风天气、山洪、地质灾害等。出发前应密切关注出发日的天气状况,如果遇到上述自然风险,要取消或中断行程,不要冒险出行。

  绿野救援队是中国最早开展户外公益救援活动的民间组织之一,队长吕忠洪认为,避免人为风险,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户外,不要逞强。其次要掌握必备的野外出行技能,比如如何在野外行走、如何保温、如何防晒、如何防中暑。在开展户外徒步之前,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不打无准备之仗。

  吕忠洪曾经救助过一个被困在悬崖边的驴友,“他就是太自信,看到很多人都爬到过山顶,觉得自己肯定也没问题,没做太多攻略就去了。”接到求救电话后,吕忠洪和队友带着绳子,从山顶绕过去,沿着山路把他带了下来。

  “像我们大学生,平时可能会省吃俭用一点,但是在户外装备上绝对不能省,不买廉价产品。”晏澄表示,装备风险也是潜在的风险,良好的装备可以保证生命安全。

  多年的救援经历中,吕忠洪经常会劝告户外运动者要配备基础户外装备,比如登山鞋、登山杖、魔术头巾、排汗内衣等。他拿速干衣举例,“一件普通的棉线衣服出了汗以后不容易干,风再一吹,可能就发生失温了”。

  其实很多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单一风险造成的,大都出于3种风险掺杂之后的混合风险。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了解天气等自然风险,敬畏自然,设置应急路线,以避开极端天气造成的潜在危险区域;提前学习并实操野外生存和急救技能;不为一时省钱购买劣质装备,以免在户外活动中酿成大祸。

  科学训练,提前规划

  7月13日上午8点20分,晏澄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为此,队员们经历了长达一学期的筹备策划和科学训练。

  晏澄介绍,出发之前,登山队经历了诸多培训。“我们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体能训练。日常训练中,10公里这种都不算长跑了。”野外拉练也是必要的,登山队队员们会去山西五台山或北京近郊的山里徒步、登山、露营,训练野外技能。经过一系列培训之后,他们还会在登山前进行实地训练。“训练不合格的成员是绝对不允许上山的。”

  据吕忠洪介绍,清华大学山野协会登山队,每年暑假也会组织学生登雪山。因此,春季开学时,他们就已经开始体能训练,学习户外知识。“在野外,危险是会升级的。”吕忠洪举例说,在城市里,你崴脚可以去医院,在野外崴脚,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无法行动,因此具备野外生存和急救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登山队会经常请国内专业的登山培训公司对队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最近几年,吕忠洪所在的绿野救援队也经常为北京一些大学的户外社团进行培训,比如北京大学山鹰社、清华大学山野协会等。“这些社团成员未来会是户外运动的主力,应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大家的户外安全意识和能力。”吕忠洪说。

  蓝天救援队队长曹春利最近救助的驴友大多是因迷路、摔伤、中暑被困野外的。对此他表示,一定要做好提前规划。首先,要提前熟悉路线,了解自己徒步的这条户外线中途是否有下撤点或补给点;其次要了解领队,在户外,领队的经验、资历、责任心是很重要的;最后,要准备充足的物资,比如手机备用电池、专业登山包、足够的饮用水(夏季大量出汗,可以喝运动型饮料补充电解质)、食物和保暖衣物。

  曹春利特别提醒,不要因为晴天就不带保暖衣物,“有时候你可能会在山里遇到突发状况,没能在预计的时间下山,夜晚在山上很容易发生失温。”此外,晏澄提醒,户外活动不能太依赖导航,出发之前一定要下载好目的地的离线地图。“这样手机没有信号的时候,也不会迷路”。

  制定好规划后,还要遵守规划。某大学登山队前队员卢小石表示,在徒步中一定要按着计划的路线走,不要一时兴起去探路,或者觉得这里景色好就想在这里多待一会儿,这样做风险很大。“比如原本计划在天黑之前出山,但是天黑之前没有走出去,就要在夜里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走路,这很危险。如果是雪山,这个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团队合作,保持冷静

  吕忠洪在救援中遇到的情况多数是单人的或多名户外新手徒步发生意外。他还记得,两年前有一个驴友单独爬香山失联,救援队来来回回找了一个月都没找到,直到第二年才发现尸体。吕忠洪和其他救援人员推测,她是迷路后想顺坡滑下山,结果滑坠骨折,无人发现,夜里失温去世的。“很可惜,其实这样的事故,你跟着领队走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中国农业大学登山队即将攀登岗什卡雪山的队伍中,老队员占比50%。团队人数对户外安全来说很重要,“户外运动时人越多,情况越复杂,风险也越高。”据晏澄介绍,其登山队每次活动时新老队员比例基本保持在1∶1左右。

  “不能落单,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绿野救援队的志愿者队员、有多年户外领队经验的张庆生经常为队员们策划路线,保障大家的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他认为,户外活动不能单打独斗,大家要讲究团队配合和分工。“领队的身体状态可能不是团队里最强的,但他的户外知识一定是最丰富的。人多时难免会有意见不合,一定要听从领队安排。”

  几年前,张庆生带队爬五台山,因为下雪路很不好走,团队里有人喊累,拒绝继续前行。“我让他继续走,他作势要打我。我告诉他,第一,你在这里待着,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第二,不管要打我还是要告我,你得先跟我下山。”

  晏澄拿登山队举例,登山队中设有队长、攀登队长、后勤队长3位队长,肩负不同的职责,所有的队员在不同的项目上要听相关队长的安排,队长拥有绝对权威,“避免队员因为经验不足或过于自信,导致大家冒不必要的风险。”

  吕忠洪表示,在户外,大部分山路是没有路标的,所以一定要跟着领队或者熟悉路线的人走。救援中,他经常发现,有些人自己在网上下载了地图就敢直接走,“一旦迷路了心里会非常慌张,很容易发生滑坠或者崴脚。”

  卢小石在登山途中曾经遇到过一次危险情况。他所在的队伍中有个队员突发脑水肿昏迷,“症状是早上叫不醒,这是因缺氧导致的高山病的一种反应,情况非常危险。”十几名队友把这名队员抬下山,送到医院抢救后,他才恢复清醒。如果是单人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张庆生表示,户外活动中情绪也很重要,一定要保持稳定、冷静。“如果迷路了,不要慌,还是得按着路走,千万不要抄近道,越近的地方越陡,往下可能全是小悬崖。”

  2021年晏澄攀登乌库楚雪山时,作为队长,他需要最后一个下撤。下撤途中,他迷路了,手机没电了,路也看不清,在暴风雪连续吹了8个小时后,他全身都湿透了。“当时很害怕,下面就是裂缝区,冰裂缝上面可能有一层浮雪,如果踩空就会掉下去,就没救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情绪稳定后。他开始往山上走,去视野更开阔的地方,寻找到了路线,两个小时后,他终于走出来了。

  对于一些户外“小白”,晏澄说,户外活动没想象中那么美好,过程中充满艰辛和困难。“如果只是觉得山上的风景很好,或者做这个事情很酷,想得到一定成就感的话,还是需要评估好自己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不然会很危险。”

  “生命很重要,命只有一条,山一次上不去,还可以上第二次。”张庆生说。(见习记者 陈晓 谭思静)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