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来自福建、海南、广东三省的报道
畅通丝路向海而生
在福建福州、平潭、厦门等地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福建改革求索、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福建自贸试验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成绩卓越、特色鲜明。
福建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构建大通道、发展大流通、开拓大市场等方面,不遗余力发挥独特区位和资源优势,鼓励大批福建企业勇敢“走出去”,大胆“引进来”,向海而生,不断成长。
“今年1至5月,福建进出口总额8034.8亿元,增长7.2%;出口4723.9亿元,增长5.0%;实际使用外资135亿元,增长6%,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福建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余传富告诉记者。截至5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企业12.7万户,注册资本2.77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8.2倍和12.4倍。
制度创新是厦门自贸片区的金字招牌。2015年8月16日,海投集团厦门国际班列公司从自贸试验区海沧铁路货站同时开行了厦门—波兰罗兹、厦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际货运班列,成为唯一由自贸试验区开出的中欧班列。不仅如此,8年来,首创“单一窗口+航空物流”模式、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开展口岸降本增效集成改革……厦门自贸片区依托先进开放的发展理念、多维有效的政策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98%的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平潭自贸片区则探索实施差异化、首创性改革,促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切实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平潭自贸区率先试点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平潭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6小时、1小时以内,通关效率居全国前列。
今年3月,福建还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建省设立中印尼、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为契机,成功举办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推进大会。目前已梳理完成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政策清单,正抓紧编制“两国双园”实施方案,全力打造RCEP合作发展示范园区。
“两国双园”是我国近年来深化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中印尼“两国双园”签约不断,中国(福建)—印尼共建“两国双园”暨经贸合作推介会现场累计签约项目21个、金额达432亿元。越来越多企业积极投身跨国产业链建设,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首先感受到了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带来的发展新机遇。“中印尼‘两国双园’产业合作规划出炉以来,企业间合作愈加火热。去年,我们联合印尼三林集团打造的印尼海洋渔业中心首个基地投产,日产量可达50吨。我们将继续在印尼设立9个渔业分拣中心,进一步联合形成捕捞、养殖、加工、仓储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施捷说。
在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带动下,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2023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上,“闽货出海”硕果累累。通过对接招商,引进纵腾、泛鼎等跨境电商总部,跨境电商出口额超500亿元。
跨境电商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市场与政策的双轮驱动,这其中不乏“丝路海运”“丝路飞翔”“中欧班列”等标志性工程的身影。
丝路海运国际联盟秘书长、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告诉记者:“目前,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达100条,通达43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座港口,累计开行超1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200万标箱。未来,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贸易连接中国与世界,实现共同发展和提升。”
今年上半年,中欧(厦门)班列也传来好消息——突破2021年1月以来回程班列“零开行”的局面,监管开行1列俄罗斯回程班列,载有1625吨、货值约673万元的书写纸。回程班列为厦门本地及周边企业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物流通道,也进一步扩大了厦门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品类。“丝路海运”和中欧班列已经成为福建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国际物流通道,大商务、大招商、大口岸、大会展、大流通、大开放、大合作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中。(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银 晟)
自贸港建设全力提速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151.6亿元,同比增长26.4%,增速居全国第四位。
同期,海南跨境资金流动呈稳定增长态势,全省跨境收支规模达448.3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外汇创新政策成为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动力。
此外,海南3家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和琼海博鳌机场的5个封关运作项目建设,跑出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度”,相关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于9月底全面完工。
一个个开放的喜人数据,一幕幕创新的火热场景,彰显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在全力提速。
在海南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重大举措。近年来,海南抢抓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重大机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制度创新压茬推进,朝着建设“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这一宏伟目标扬帆启航——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180多个自贸港政策文件落地生效;“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等成为海南独有创新成果,极简审批成为全国标杆;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全面启动,31个封关硬件项目将在今年年底主体完工……
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业区,记者看到,巨轮靠泊,塔吊忙碌,货车往来穿梭。随着洋浦航运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落地实施,洋浦港的船舶数量和吞吐货物也不断增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多项改革政策和创新制度在洋浦保税港区首发首成。”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张洪光告诉记者。例如,按照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安排,中远海运兴旺轮获签首张《船舶国籍证书》——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成为自贸港最快落地的政策。该政策吸引了在境外注册的中资船舶回归,促进航运要素向洋浦集聚,培育现代航运产业集群。截至目前,“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累计注册国际船舶40艘、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跻身全国第二,洋浦新增航运相关企业超500家。
在位于澄迈的海南生态软件园,记者看到,这里的科创基地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吸引外资外企。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为更好吸引海内外人才,科技城依托自贸港开放政策,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领域,从多个方面推出科研人才保障措施、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依托自贸港开放政策,海南努力打造免税购物、国际医疗和‘留学海南’三大品牌,承接海外消费回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海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桂刚介绍。
离岛免税购物是海南旅游消费的“金字招牌”。自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至今年6月30日,海关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307亿元、购物旅客1767万人次、销售件数1.75亿件,比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分别增长279%、92.6%、272%。
在“医疗特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宣传部部长、首席新闻官闫路恺拿着一颗2克左右的胶囊状物体向记者介绍,“这是目前全球最小、最先进的心脏起搏器”。“医疗特区”的“特”,体现在乐城先行区享有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等多项特殊政策。截至目前,乐城先行区引进特许药械已超过320种,累计使用特许药械患者3万余人次。“境外医疗消费正加速向自贸区回流。”闫路恺说。
近段时间,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备受考生青睐,不出国门“留学海南”在这里成为现实。“试验区吸引了20多所国内外名校相继签约,打造多元文化融合、多学科融合的一流国际教育体系。”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临平介绍。
日前,国务院发文明确,我国将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按照部署,海南自贸港等地将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更好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进一步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路径,为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实践支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海南用实践证明: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全世界的机会,也是每一个人的机会。”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说。随着自贸港政策制度落地见效、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经营主体不断聚集,海南必将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经济日报记者 贺浪莎 杜秀萍 潘世鹏 纪文慧 杨 然)
内引外联敢闯敢试
广东水聚湾环,江海相融。奔涌而来的滔滔珠江水在此入海,从地图上看,珠江入海口呈V字形,这里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外贸规模占全国的1/5,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位,是开放型经济的“大V”。
开放,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这一底色之所以越来越亮,是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其增光添彩。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雨露和土壤,滋养着企业发展。”谈起广东的营商环境,安德里茨首席运营官苗培云这样感慨。该集团是一家外商独资公司,总部位于奥地利,为各行业提供领先的设备、技术和服务,他们扎根广东20多年,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走进深圳国际仲裁院,就如同走进了莲花的世界,进门处的莲花雕塑、大会议室墙上的莲花图……创设于1983年的仲裁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使命是帮助中外当事人解决商事纠纷,构建公正、公平、和谐、有序的营商环境。在采访中,他们不断提起莲花:莲花高洁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他们就是要做最有公信力、让当事人放心的国际仲裁机构。
“我们的规则与国际接轨,仲裁员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1/3以上的理事来自境外,受理涉外案件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累计达138个。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了我们的努力。”该院国际合作与发展处处长黄郭勇介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强磁场”“吸金石”。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全国的1/7,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这里落地落实。来自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广东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736家,同比增长64.2%。
广东的开放活力不仅表现在营商环境上,也表现在与外界的联通上。
港口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枢纽。广东拥有两大港口——广州港、深圳港,以及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红蓝相间的巨型岸桥林立,自动驾驶拖车载着集装箱来回穿梭,港区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功能于一体。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宋小明说,南沙港区开辟了超过150条国际班轮航线,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线将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联通起来,让经济增长的动能更加澎湃。
如何让珠海的鱼更鲜活地出现在香港市场?答案是快速通关。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与香港、澳门陆路相连的公路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在全国率先实行客货车“一站式”查验,只需“停一次车,提交一次资料”,即可完成查验。
“大桥开通后,我们的活海鱼运到香港只需1小时左右,时间更短了,物流成本更低了。”珠海海淼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翁锡鹏介绍,通关的便捷、物流的畅达,让公司的海产品“抢时”“抢鲜”供应香港市场,今年以来,公司的出口货值同比增长近150%。
吸引外资、做好外贸仅仅是广东开放的一个缩影。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何军说,广东注重打好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推动贸易、投资、产业融合发展,扩大能源、资源、消费品等优质产品进口。多因素的组合,使广东外贸在全国外贸大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项项制度创新,一个个特色打造,一次次改革探索……推动着广东外贸向更高水平迈进。面向未来,可以期待的是,这里定将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继续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勇毅前行。(经济日报记者 赵淑兰 王明昊 秦 悦 武亚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