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京津冀罕见特大暴雨后如何看重建?

发布时间:2023-08-10 09:59: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8月9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此轮罕见特大暴雨防汛救灾情况,同时也公布了整体的灾后重建计划: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包含灾区重建的恢复、防灾减灾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及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极端性强降雨给灾后重建带来的思考是什么?《新闻1+1》本期关注:京津冀罕见特大暴雨,灾后如何看重建?

  北京山区地质灾害风险仍然较大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刘斌:当前次生灾害最主要的是地质灾害,比如说崩塌、滑坡等等。北京山区目前还处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橙色预警中,这就意味着山区的景区都是在关闭的,山区沟道也要封闭,目前山区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特大暴雨之后 哪些工作还在推进?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刘斌:当前的灾区,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救灾为主,同时还有一些救援。救灾为主的工作,我们在昨天实现了“四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这四通有一些是临时抢通的,比如通电,有些村的电是用临时发电机带动的,有些村的通信是靠着通信车,甚至是背包式的临时通信实现的,供水也有一些是通过临时的供水车实现的。这些还需要在临时的基础上实现常规性的“通”,所以救灾方面的工作还要进一步推进。同时,大灾之后也要注意防疫,因此近期我们已经积极开展了相应的消杀工作,提前做好防疫准备。在救灾的同时,我们也在谋划未来灾后重建该怎么做。

  未来汛情灾害应对需要更多基础支撑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刘斌:应对汛情灾害,应急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首先还是应当有一个好的基础。基础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防洪工程方面还应当有所提升,比如山峡区间能否在将来修建一定的滞洪水库,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提升下游的防洪大堤的安全、土质的防洪大堤的安全标准。再有,在今后的灾区重建中,如何处理好山区村庄安全韧性的提升,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那么另一方面从应急上来讲,在面对汛情灾害的时候,能不能把灾害想得更大一点,现在有了这场洪水的经验,我相信无论从应对来讲,还是从当地的群众来讲,会有更加切身的思考和提升。

  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水电水利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吕娟:一个流域,它整个是一个防洪工程体系,一条河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上游一般建水库,中游可以导流,或者作为蓄滞洪区,下游有一些减水河道。这次海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防洪体系,远远不是现在的一个状态。

  国家蓄滞洪区已启用8个 发挥了怎样作用?

  中国水电水利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吕娟:①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蓄滞洪区就是蓄洪的,尤其是大的洪水,当洪水来时,河道里装不下,为了避免淹到一些经济区、住宅区、农田等等,就提前开辟了蓄滞洪区,等待着洪水到来把它引进去。然后在蓄滞洪区下面再有序地、安全地向下排。②这次8个蓄滞洪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蓄滞洪区总共的进洪量大概达到40亿立方米左右。装1个亿立方米的水库就是大型水利工程了,可以设想40亿立方米的洪量,如果没有蓄滞洪区,如果都倾泻到海河的流域里,会造成很大灾害。所以8个蓄滞洪区这次大大减轻了海河流域的损失。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