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花“现炒”的钱吃预制菜?

发布时间:2023-09-28 10:49:00来源: 北京晚报

  前两年火热一时的预制菜,如今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食材不够新鲜、口感欠佳,去餐厅吃到了预制菜却不知情,更有不少人担心预制菜是否健康和安全……专业人士表示,围绕预制菜的知情权和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预制菜行业也需要更加规范的标准。

  价格不低口感不佳

  不用洗、不用切、简单加热就能吃……前两年,省时省力的预制菜一度在年轻人中成了香饽饽,成为外卖之外的又一选择。然而今年以来,火热一时的预制菜逐渐失宠了。

  一个曾经主打预制菜销售的商家,上线不足一年就频繁传来关店的消息。在朝阳区合生国际家园附近,一年前曾经红火一时的门店,如今已经人去屋空。距此两公里外的另一家店,也只剩下灰迹斑斑的橙色招牌,店内已空无一物。周边商户说,该店一年前就撤了。从手机上打开该品牌的小程序,也只能看到“系统更新维护中”的字样。

  “他家的宫保鸡丁口感不好,吃起来有种面乎乎的感觉。”韩女士曾是该品牌线下店的第一批食客,但买了几次产品后,她便逐渐失去了兴趣。“不少菜都是经过冷冻保存的,食物的口感和质地已经改变了,吃起来口感不好。”韩女士说。

  价格贵、不实惠,也是预制菜不受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原因。“小白秒变大厨”“5分钟一道菜”……在一家超市的半成品菜区,贴满了类似的广告标语。然而种类丰富的菜品却没能吸引消费者的更多注意,只有少数年轻人偶尔驻足,鲜有顾客将半成品菜放入购物筐。25.8元一份的三杯鸡,仅含鸡腿肉300g;27.9元一份的杭椒牛柳,牛肉只有150g;19.9元一份的宫保鸡丁,鸡腿肉只有180g……“像这个鱼香肉丝19.9元一份,里面只有150g猪肉。现在普通的五花肉不到20元一斤,这么一比半成品菜太贵了。”在消费者刘先生看来,买预制菜的人“忒不会过日子了”。

  花钱没尝到大厨手艺

  “出门吃饭,就是想吃现炒的菜,享受大厨的手艺。”提起前几天的就餐经历,吴先生窝了一肚子火。他和家人在一家餐馆就餐时,意外发现商家正往后厨搬运成箱的预制菜料理包。“我一直以为这家店的菜都是现炒的,现炒的和预制菜的成本能一样吗?我不能接受自己用‘现炒’的钱买来预制菜,那还不如我自己在家做呢。”吴先生说。

  消协曾针对预制菜在消费者中开展调查,结果显示:62.8%的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吃到过预制菜;53.2%的消费者反对在餐厅里使用预制菜;78.1%的消费者反映餐厅使用预制菜未做到提前告知。从去年开始,“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成为被广泛投诉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此曾点名批评,指出这种做法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多位法律界人士均表示,餐饮经营者在堂食、外卖中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消费者,涉嫌欺诈消费者,更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很多消费者排斥的不是预制菜,而是没有选择地被动吃到预制菜。”某中餐厅创始人兼主厨冯先生表示,一家餐厅吸引食客,靠的就是味道与手艺;烹饪技艺或者说厨师的人工费用,本身就是顾客消费的一部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失去了烹饪这一环节,食客吃到的只是被加热的料理包,难免失去了品味美食的乐趣。”冯先生说。

  “早起去市场买菜、切菜备菜、腌肉、准备酱料……这是后厨师傅数十年如一日的日常工作。现在,即便是一个不懂做饭的暑期临时工,经过简单培训,撕开包装袋加热一下,就能做出菜品上桌售卖,肯定可以有效节省进货成本、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所以越来越多的店家选择使用预制菜。”冯先生分析道。

  如何保障健康和安全

  走进商超市场可以发现,市面上售卖的预制菜多为易保存的荤菜。一份黑椒牛仔骨保质期为15个月、花胶鸡保质期12个月、酸菜黑鱼片保质期12个月……让不少消费者看了心里直犯嘀咕。“价格、口味先不提,我最担心的是菜和肉不新鲜,孩子吃了,会不会对健康有影响?”李女士说,自己曾经购买过三杯鸡预制菜,配料表中包括防腐剂和增稠剂,“吃着比较咸,也比较油,吃了一次就不敢让孩子再吃了。”

  “为了还原口感、颜色和储存方便,在一些预制菜产品中,盐的含量会较高,此外还有其他添加剂,摄入过多肯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老人,不建议常吃预制菜。”厨师冯先生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范志红曾表示,正规产品中的添加剂都会遵守国家标准,但预制菜在营养方面的欠缺确实不容忽视。因为大部分预制菜只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消费者在吃预制菜的时候,应多搭配一些新鲜蔬果。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当前我国预制菜存在两个关键“痛点”,一个是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另一个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还不够高。“国内预制菜仍然处于不断去探索需求的状态。首先要推动行业标准出台,考虑食品安全以及营养和风味的保障等。”

  据了解,从去年起,多省市相继出台了预制菜的地方标准。省钱、省时间的同时,能让消费者吃得更踏实、更安心,预制菜才能有继续生存的空间。(记者张雪)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