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螳螂医生没准谱 瘊子还是得这样治

发布时间:2023-10-26 10:20:00来源: 北京青年报

  近日,一则用螳螂帮忙吃掉脖子上瘊子的视频火上了微博热搜。视频里,男子脖子后面长了个瘊子,自述螳螂“大夫”花了20分钟把瘊子吃得干干净净。不少人在感叹老祖宗的医疗智慧之余,也对这位螳螂医生的敬业啧啧称奇。也有尝试过的网友表示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

  螳螂为什么肯帮忙吃瘊子?这样做安全吗?要知道瘊子也是分种类的,要如何干净利落地铲除这些碍眼的小疙瘩,医生告诉你答案。

  螳螂下嘴没谱 容易损伤皮肤

  瘊子学名叫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生长物,表现为皮肤表面大小不一、表面粗糙的肉颗粒样的突起。HPV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和自我接种,皮肤损伤为HPV感染的主要原因,也有可能通过污染物损伤皮肤而导致间接感染。人是HPV的唯一宿主,在人体免疫力低的时候发病率会升高。

  螳螂为什么会吃瘊子呢?主要因为它是肉食性昆虫,尤其是有破损的皮肉,对螳螂是有诱惑力的。这都是以前医学不发达的时候留下来的偏方。螳螂毕竟是昆虫,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另外用螳螂吃瘊子要控制火候,差不多就要拿走,没有经验的话螳螂可能会继续吃下去,损伤好的皮肤组织。

  其实,动物治病在医学界不少见,水蛭治疗皮瓣淤血、蛆清除伤口的腐肉等等。这类动物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之所以没有广泛推广,原因可能是动物的饲养、管理还是相对麻烦,且从大众的角度,多少还是存在着恐惧或不安的心理。实际上,现代临床外科可以轻松花几分钟解决的问题,也真的不必麻烦动物医生了。

  瘊子也分类 治法各不同

  话说回来,到底啥是瘊子,瘊子要不要治,咋治呢?瘊子的种类很多,目前临床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

  寻常疣多由HPV—1、2、4、7型引起,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初发皮疹表现为针帽大小灰白色扁平丘疹,表面干燥粗糙。逐渐增大至黄豆、蚕豆大小,明显的隆起。外观可呈菜花状、乳头瘤状,灰白色或浅褐色,触之坚硬。皮疹数目不定,可单发或多发,也可相互融合成斑块状。

  有些寻常疣底部比较细,如丝线一般连接着疣体和皮肤,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其好发于眼周、腋下和颈部,又名丝状疣。尤其是天气热的时候,很多患者颈部会出现丝状疣,如果佩戴项链等物体的话,摩擦刺激会增多得比较明显。多个丝状疣疣体聚集在一起,外观呈指状突起,称为指状疣。

  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又名跖疣,以足部应力点多见,局部受压、摩擦、外伤及多汗是跖疣的好发因素。

  寻常疣病程缓慢,多数患者可在2-3年自然消退,对于难以消退或者自觉影响美观的疣的可采用药物、冷冻、激光、电离子、手术等方式去除。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多由HPV—3、5、8、9、10、11型引起,多数情况下突然起病,皮损多发于面部、手背、手臂,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轻度隆起,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密集分布或由于局部搔抓而呈线状排列,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自觉轻微瘙痒。

  扁平疣的病程也比较缓慢,可持续数年,多数患者皮损可在2-3年自行消退,治疗可局部使用角质剥脱或细胞毒性的药物等。疣体孤立、数目较少且病程较长的可尝试采用冷冻、激光、电离子等方式去除。

  尖锐湿疣是由HPV-6、11等感染引起的以疣状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皮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赘生物,大小和形状多变,常发生在肛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尽管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容易复发。

  瘊子别挠 真的会越挠越多

  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防的。平时,我们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尽量保持皮肤清爽干燥,私人用品定时清洁、更换,不要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

  如果自己把疣挑掉要做好消毒,倘若挑破的疣接触到周围有破损的皮肤,反而会越长越多。同理,长疣的地方不要去挠,尤其是长指甲容易把疣挠破,那就真的会越挠越多的。

  如果触摸起来“拉手”,不美观,并且增多得比较快,就建议尽快治疗了。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用来路不明的药水和不靠谱的民间偏方来治疗,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去正规医院治疗,避免造成病情加重、感染,以及遗留较严重的瘢痕等情况。

  文/王川 李薇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