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打通科学普及“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3-10-26 10:22:00来源: 科技日报

  成果组团亮相,院士轮番登台,科技大秀云集,观众络绎不绝……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盛况空前。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无论是今年暑期“火”向全国的合肥科普研学游,还是每次都得“拼手速”才能抢到票的合肥科技馆新馆展览,都体现着科普在合肥这座城市的重要地位。如今,合肥已形成“制度护航+社会合力”的科普模式,积累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普经验。

  制度护航壮科普之翼

  合肥是我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2年,合肥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中的排名已升至第16位。在创新发展的另一翼——科学普及方面,合肥也形成了许多经验。

  近年来,合肥以制度化的形式推进科普事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7月1日起,《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不仅是安徽省辖市首部科学普及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更是全国首部地方性科普法规。

  科普工作由谁来开展、面向谁开展、如何来开展……《条例》以这样的关键核心问题为逻辑主线,在组织实施、科普活动、科普资源、科普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条例》还增加了基层政府职责、社会力量支持等相关条款,以法律之力护航科普工作。

  以“有形之手”栽培“科普之花”,是合肥科普发展的一大基石。

  在《合肥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中记者看到,《方案》细分出了五类重点人群,并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提高各人群科学素质的方法……

  为了让《方案》“落地有声”,合肥又将市文明办、市城管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合肥电大等单位纳入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中。之后,又迅速制定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和工作规则。

  同时,合肥还制定并出台了《合肥市科技资源科普化改革方案》《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合肥市科技辅导员工作室管理细则》等,围绕科普工作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社会合力助科普发展

  科学普及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合肥一方面以制度法规“组合拳”给予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力”,另一方面通过“点燃”全社会热情,形成社会各界自发主动投身科普的“向心力”。

  2021年,合肥市科普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就已成立,汇聚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团组织。

  “联盟搭建起一个服务科普产业的资源共享平台,政、产、学、研、用等相关单位之间的联合与互动更加紧密,进一步促进了科普与教育、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联盟规模迅速壮大,成员增至40个,并成功晋级合肥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联盟与相关院校共建了校企人才培养基地,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与科普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加强科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希望通过我们的合力,打通科普的‘最后一公里’。”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合肥,各区、各乡镇甚至众多企业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科普协会组织。合肥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级科普协会常态化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每年面向市民的科普活动都有上千场。与此同时,合肥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了完善的科普传播矩阵平台,让科技知识“触手可及”。

  这些自发形成的内生动力,是合肥科普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今年7月29日,合肥市在部署贯彻落实安徽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时要求,重点围绕“八个游”,做好文旅大文章。其中,科创科普游位列“八个游”之首。

  “推动科创科普游乃至整个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社会共同发力,既要注重社会效应,也要尊重市场逻辑,协调建立良性推进机制。”合肥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在现有基础之上,合肥还将充分挖掘存量,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品牌,让科创之城率先成为科普名城。

  今年8月18日,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协会成立大会召开,60余家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代表汇聚合肥市。如今,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相牵,正推动合肥科普事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吴长锋 刘畅 司晨 周文丽)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