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黄羊钱鞭舞出时代风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暨黄羊钱鞭培训班在宁夏中宁县落下帷幕。培训班通过课堂讲授、实地观摩、排练编创的形式,走出了一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子,不仅普及了黄羊钱鞭的文化背景、专业技能,还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化创意等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黄羊钱鞭是流传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黄羊村一带的民间舞蹈,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自明末清初,黄羊钱鞭就已流行甚广,表演者大多走街串巷,后发展为当地民众在劳动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也成为当地年岁、正月十五社火及庙会中的主要节目。2021年6月,黄羊钱鞭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黄羊钱鞭培训班的学员既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地市文化馆文艺专干,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46名学员全面学习掌握了黄羊钱鞭的历史由来、文化内涵、舞蹈形态、动作韵律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保护、传承黄羊钱鞭的重要性。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培训部主任杨乐介绍,教学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采取分组合作、思维碰撞等方式,充分发挥学员各自特长,用活用好黄羊钱鞭主题元素。培训通过实地采风、专题教学和实践课程,从语言、形态等方面对黄羊钱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作出新颖阐释,进一步激发了学员的创作灵感。“在专家的指导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打造了舞剧《再现黄羊钱鞭》第一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也为黄羊古落打造了一台难得的舞台剧,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转化。”杨乐说。
黄河为宁夏带来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中卫市非遗保护中心深入挖掘非遗资源、普查非遗线索,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属性,有针对性、分门别类地做好非遗保护,对中卫的非遗传承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时代的宁夏非遗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力,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作品注入新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本次培训班上,授课专家与传承人、学员碰撞出的火花,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田兴国说。
经过此次培训,学员们感到受益匪浅。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刘秉国表示,传承人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匠心,让黄羊钱鞭在更大的空间得到传承与弘扬。“接下来,我们将从创作、传承、服务社会三方面着手,挖掘黄羊钱鞭背后的文化内涵,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宁夏故事。”(本报记者 连晓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