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超高压公司“换”醒乡村“线下”经济
近年来,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坚持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广高压电力线路下方低矮经济作物“换种”,用油茶、芒果、茶树经济作物换种杉树、桉树等高杆油性可燃树木,破解“线树矛盾”,实现了电网风险防范、环境绿色发展、当地群众增收的多方共赢新局面。
“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负责“八交十直”共18条西电东送大通道运行维护,其中500千伏及以上线路23000多公里,区域跨度及海拔高度相差大,地形地貌、气候和社会环境复杂。一直以来,“线下树”导致的山火、线路跳闸,使“线树矛盾”突显,成为影响电力可靠供应的主要风险之一。
“广西很多村寨习惯种植桉树,桉树长得快,五年左右就可以成材。”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线路维护人员张华说,“线路保护区下方桉树长得太高,与线路距离过近,会对树木放电造成山火。周边山火如果烧到线路也会导致线路跳闸。无论是对电力设备还是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来说,风险都很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党委书记鄢富品多年来的一个心结。鄢富品告诉记者,“治理树障还得依靠群众,光堵不行,得用疏,‘砍’不行,我们就用‘换’,把线路下高杆树换成低矮的经济作物,既保持林地面积不减,又让村民鼓了荷包自愿维护,线路也就安全了。”
说干就干,天生桥局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低矮的油茶树适应性强,耐贫瘠,抗干旱,生长快,寿命长,优质高产,完美契合广西地区高山大岭的地貌环境。
“点子”找到了,怎么说服村民?为消除村民疑虑,提高油茶产出率,天生桥局派请技术员,定期指导随访,传授种植技术。首次在广西田林县旧州镇、隆林县沙梨乡,开展经果林“换种”试点工作,说服了黄正合、黄景兰第一批村民,免费提供1600棵优质油茶苗,将15亩输电线下桉树、杉树换成低矮的油茶树。按照市场行情,每亩每年可为村民带来4500元收入。
“南方电网是大企业,我相信你们。”有了茶苗,又有了技术指导,黄正合不光自己要求换种,还动员村民一起种,一传十,十传百,村里的老百姓都种上了油茶树。
“线下树”变成“摇钱树”
试点取得了成功,鄢富品更有了信心,“换种”工作开始推广。
天生桥局共管辖10千伏—±80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共计28条、4076基杆塔共1900多公里,横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覆盖69个乡镇。沿途有高山大岭,也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各异、气候迥然,辖区各地政策也不尽相同。
为全面推动线路保护区“换种”工作,天生桥局多次赴政府部门、线路沿线开展实地调研,结合政府要求、群众诉求,根据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类型的“经果林”换种。在贵州兴仁市、贞丰县、安龙县“换种”了茶树、李树,在云南罗平县“换种”了枇杷,在广西隆林县“换种”油茶、芒果,目前已经完成经果林“换种”361区段、1540亩、277383株,覆盖滇黔贵3省6地14县。
“种植茶叶比种杉树、种玉米收入翻了几倍。”贵州安龙县洒雨镇村民钱明昌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在线路保护区下方种植了5亩茶叶,他说自从种植茶树后,一年能采摘3、4次茶叶,5亩茶树就能带来25000元收入。如今的“线下树”真正变成了“摇钱树”。
“点”上巩固 “面”上推广
“‘换种’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村民,我们企业也是受益者。以前线路员工在树障治理上花费的时间多,‘换种’后减少协调维护量,既为基层减负,也节约了企业成本,实现输电业务提质降本增效。”鄢富品说,“线路保护区经果林‘换种’依法治理,系统性解决了树障难题。”
鄢富品介绍,在公司推动下,今年贵州册亨县政府印发了《册亨县全域电力线路通道树木“换种”工作方案》,全面启动由地方政府牵头开展电力线路通道树木“换种”工作,这是贵州地方政府的首个试点。
线路保护区“换种”是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开展主题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找到“让群众增收”这一关键点,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痛点”,形成了“政府出政策、林业出技术、农户出劳力、企业出资购苗”一整套解决方案,并协同属地单位促请地方政府出台印发了《广西电力线路走廊隐患排查整治和换种低矮植物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已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累计完成经果林“换种”6000余亩。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生技部总经理冯鸫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加强“点”上巩固,实现“面”上推广,最终实现输电走廊全覆盖,也让“线下”经济活起来,让西电东送输电线路更加绿色、安全、可靠,充分展现南方电网责任央企的良好形象。(李品 张予阳 方野 韩建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