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一家亲 共唱幸福曲——广西互嵌式社区团结各族群众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汉时
又是一年三月天,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的每个角落。老人们在长椅上悠然自得地聊天,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尽情玩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族儿女“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作为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近年来,广西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优化服务、丰富活动、增强功能,促进各族居民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打造共享社区 在空间上“嵌入”
上午9时许,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逐渐热闹起来——“蟠点时光”公益课堂区域,社区居民正练习着书法;舞蹈室内,社区阿姨们随音乐翩翩起舞;艺术共享空间里,热爱唱歌的居民一展歌喉……
“社区平时会组织很多有趣的活动,为丰富我们退休老人的生活,还组建了‘友邻帮帮群’,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社区退休居民毛小群告诉记者。
蟠龙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混合型社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各族群众在这里一起生活,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异彩纷呈。
“每隔半个月,就会有工作人员上门为我打扫卫生、剪指甲、理头发……他们要是有事耽搁,迟一两天才来,我就非常想念他们。”87岁的老人黄天秀说。
为满足“一老一小”的多元需求,近年来,蟠龙社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打造满足各族群众全龄、全时、全民服务需求的社区党建综合体,组建专属小区“友邻帮帮群”,将“主动上门”服务理念和社区主阵地作用相融合。
“切实办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架起一座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各族居民团结奋斗在一起,幸福生活在一起,形成‘邻里一家亲,都是一家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提升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是我们始终的遵循。”良庆区良庆镇党委书记姚毅说。
打造共富社区 在生活上“嵌入”
距蟠龙社区10余公里的西乡塘区衡阳街道中华中路社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居的社区,居民涵盖壮、汉、维吾尔、回、苗、瑶、水、京等19个民族。
“社区是我们的靠山。”来自新疆的克尤木·阿布力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谢谢大姐和各族兄弟的帮助,我有了自己的固定门店,现在主要卖新疆烧烤等特色美食,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今年社区还帮我联系了附近的学校,让小孩从新疆来到南宁读书,我们一家四口得以团聚并定居南宁。”
克尤木·阿布力孜口中的“谢大姐”叫谢华娟,是中华中路社区原书记,她带领社区创立了“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创新建立“候鸟港湾”“社校联盟”等党建平台,整合资源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嵌入的不仅是设施和功能,更是为群众勾勒出的美好生活图景。”谢华娟说,“我们用心用情让各民族流动人口高兴来、留得住、有发展、过得好,让社区成为他们温暖的家!”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是广西易地搬迁第三大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4606户两万余人,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4.52%。社区积极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大家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
“既‘授鱼’又‘授渔’。”南站社区第一书记粟斌告诉记者,社区采取“转移就业+万亩茶园、生态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微车间、微田园、微市场+公益岗位开发的‘1+3+3+1’后续扶持模式”,让搬迁群众走出了一条“安置即安家、安家即安心”的幸福路。
打造共乐社区 在情感上“嵌入”
“那天你问我,幸福是什么……我想悄悄告诉你,幸福是首歌。”这是在蟠龙社区广为传唱的民歌《幸福嘹嘹啰》,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实写照。“好日子天天歌里过”已成为社区各族群众的生活常态。
平日里,蟠龙社区积极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蟠’点周末家庭日”“‘蟠’点时光民族公益课堂”等特色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到社区开展“科学知识大家学”“中华乐曲大家唱”“民族歌舞大家跳”等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体验文化多样性中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
“生活在蟠龙社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如同大家庭般温暖和谐。”70岁的社区居民刘路明感慨地说。
“我们结合辖区多民族‘嵌入式’居住和企业众多的特点,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蟠龙社区党委副书记许玉君说。
“社区承载着人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好期望。”谢华娟介绍,中华中路社区在民族团结巷“民族之家”揭牌成立广西首个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联合调解中心及巡回法庭,把纠纷解决在各族群众家门口。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全区已建成‘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3000余个,让各族群众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西超163万个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成为常态,织就了各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丽“壮锦”。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3日 04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