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病房全面启用
昨日(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病房全面启用,该院区编制床位共800张。医院胸外科、骨肿瘤、普通外科等外科学科群,血液科、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内科学科群,以及妇产科、儿科等优势学科陆续进驻,实现通州院区全学科发展和服务区域全疾病谱覆盖。此次病房全学科入住,是在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1月21日正式任命后,通过院内各级各类交流会、座谈会凝聚共识,找出医院发展的“堵点”。
先进设备+畅通信息确保临床工作
去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并启用,一期规划占地面积147亩,11.9万平方米的新院区可容纳日门诊量4000人次,编制床位800张,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进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管辖医院,唯一一所北京大学附属医院。
在病房设置方面,作为大型三甲医院的病房,必须要配置符合临床需求的先进设备。“我们的工作既要合规、合流程,又要兼顾紧急需求”,北大人民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郑阳介绍道,“此次病房全面开放,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每个病房采购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以及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心电图机等医疗通用类设备,甚至包括血滤机、呼吸机、喉镜等特殊专科设备。这些大大小小的仪器设备,都是科里开展工作必需的‘助手’,我们就尽职尽责为病房运行打前站。”
医院的运行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病房的全面启用给通州院区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院业务较之门诊业务复杂很多,涉及医院组织架构、人事管理、医政法规、医疗护理操作、药剂检验医保等名目繁多的字典库,办理住院、入科扫码、术前检查和化验、手术信息核对、术后患者管理……每一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都决定了病房医疗护理工作能否正常开展。信息中心与临床科室、各职能部门进行了无数次沟通和联调测试,就是为了保证患者信息在各个就诊环节的准确传递与规范合理。“让信息高速畅通,不影响临床工作,我们信息系统责无旁贷。”该医院信息中心工程师孙磊说。
“医疗护理质量永远放在第一位”
病房全面启用,如何保证医疗护理治疗是重头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是重中之重。据了解,该医院医务处牵头带领临床科室共同梳理流程、整章建制,从根本上保障三级查房制度、住院总医师制度、会诊制度等规范医疗制度的落实;数十次讨论制定通州院区会诊、转诊和危重患者抢救流程,急诊、门诊到病房,病房到手术室、监护转运流程,并反复演练,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同时逐一审核病房医务人员资质、开通权限,确认医疗信息系统万无一失。“前期创伤救治中心病房、妇科病房、综合内科病房的顺利运行,让我们更有信心,因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生命线,我们要全力以赴。”该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晶桐说。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理人员配备充足尤为关键。通州院区对护士需求量非常大。”护理部孔祥燕副主任介绍,为了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西直门院区、通州院区每个科室护理人员配置都是采用“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不仅入科前要完成护理规章与流程、药品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沟通技巧及专科等培训,还要对技术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护士长总体负责护理质量,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实行三级质控管理,以保证同质化管理。
为保障病房顺利启用 春节顾不上休息
北大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病房全面启用,对临床科室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为了病房顺利开业,在严格保证医疗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大家彼此补位、相互配合,加班加点。许多人经常是刚从西直门院区下班就赶往通州院区,准备设备、准备仪器、熟悉流程,一起商议一起磨合,甚至春节期间都顾不上休息,将新病房每一个细节都讨论到位,尽全力保障病房顺利启用正常运行。
“我们科进驻后,将与大内科配合,尽快将病房正常运行起来,再逐步将无痛支气管镜、肺部肿瘤术前/术后化疗等项目开展起来,进一步增强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人工通气支持和气道管理等工作内容,为京津冀百姓提供更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说。
作为通州院区先期进驻的妇科病房从1月18日开始收治病人,至今已顺利运行半个多月。“通州院区病房刚开的时候,有些患者会有疑虑,担心医疗条件不如西直门院区。但住进来的患者反馈都非常好,他们发现医生还是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也是人民医院的护士,住院环境还更好了!”妇科病房主任医师王志启说。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俊表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将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共建共享,精心谋划医院空间、科学布局学科发展,把国家级中心、院士团队、国家重点专科等优势学科全面引入通州院区,建立立足首都副中心,服务京津冀,辐射至全国的诊疗示范区,搭建基础性研究和医疗技术研究的交叉性平台不断探索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竭尽人民医院优势,缓解人民就医难问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