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未保中心首次实现“零滞留”
随着最后一名滞留儿童踏上返乡的列车,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自成立以来,首次实现了长期滞留受助儿童“零滞留”。
近日,8岁的特殊困境儿童小涵(化名)踏上了回家的路。小涵的父母失联,一直由在北京的姥姥照顾。2020年,因为一场意外,姥姥无法继续照顾小涵,小涵被送到了市未保中心接受临时救助。
市未保中心负责人张正中表示,中心工作人员根据警方提供的信息入手分析,一路寻访,终于见到了小涵的奶奶。在老人的配合下,中心联络安置团队签署了临时监护委托书,并找到了小涵的医院出生证明,为小涵返乡、落户、上学、接受政府部门帮扶备齐了完整的资料和方案。7月4日,小涵来到北京朝阳站,由吉林省四平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护送返乡。
今年以来,未保中心共救助安置23个孩子,其中17人属于长期滞留人员。随着小涵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市未保中心也首次实现了长期滞留受助儿童“零滞留”。据了解,未保中心成立19年来,工作职能从最初的救助全市流浪乞讨困境儿童,调整为救助打拐解救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和轻微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等群体,帮助小涵这样的孩子回归社会。2019年,未保中心搬入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市救助总站新址,救助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